绪论

来源 :第三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和养老理念不断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养老服务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创新和变革.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智慧养老、整合性服务、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等各种新概念的出现,均在一定程度上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这些概念分别是在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产业环境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不过随着各自的发展,这些概念间的交叉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由于这一创新过程还处在起始阶段和快速的演化过程之中,主导技术也还未形成,因此很难用一个概念将这种现象,特别是不同概念相交叉的部分准确表述出来.在演化经济学中,这种产业的分化与融合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典型活动.
其他文献
DRG时代,全新的医院绩效考核模式正在各级医院陆续探索展开.随着DRG试点要求不断提高,该如何构建医院的数据生产管理体系,对于医院大数据建设,至关重要.在医院从粗放规模扩张迈入集约内涵发展的时代,医院唯有在运营模式上优化,转变医院发展思路,构建起医院内部的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方能最终实现精细化运营在医院落地生根.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新需求,更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要达到这个标准,必定要有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和谐的推动力.各地医院管理者和专家深入探讨了公立医院如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三级公立医院的创新发展之路.
"大健康""大数据""精准",这三个高频用词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健康更高的需求、对生命复杂性和异质性更深入的认识,以及更强的掌握和使用大数据的能力.而当前每天来自高通量测序平台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和来自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医学大数据已成为健康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精准健康管理应运而生.如何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健康信息,深入挖掘不同来源的海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精准健康管理实践,即实现动态精
很多时候,企业费了很大的精力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却往往象征性地贴在了"墙上",却忽视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如何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落实执行到位,首先,领导者须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和重视制度,并身体力行地垂范执行,才能够有说服力地带动职工,推动制度的纵深化执行.其次,必须要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并坚定落实.
由于饮食的改善与公共健康与医疗技术的发展,澳大利亚的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预期寿命的增加使得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开展为老协同设计以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服务以及设备,已成为澳大利亚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物联网、人工智能在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将会影响到养老服务的获取,这就需要在影响服务提供的层面进行宣传.市场的改变包括建立新的按需服务的在线平台、在
本研究通过总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方法和研究框架,结合自身的案例研究,发现多学科、跨学科、学科间;多文化、跨文化、文化间合作共创,是一个目标不断趋于一致、复杂程度和合作程度不断提高的连续统一体。合作共创既有好处也会遇到一定的障碍。研究发现,合作设计的双钻石模型,在发现阶段之前,还有一个通过思考和创意磨合而达成理解的阶段;在产品交付后也有一个评价的阶段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共同创
本文在“未来健康与照护”项目的实施背景下,结合已经证实的、可以移植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套新的、情景主导的、适应性强的网络商业模式,用于促进健康与照护质量的提高。本文总结的商业模式共包含了四类元素:绩效保证、增值、财务状况、一般条件。在此基础上,每一类元素还需要分别从内部绩效视角与外部性能视角出发进行考虑。
本文以整合照料为出发点,希望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将保健和社会护理的不同方面作为一个综合服务进行提供,以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需求驭动),而不单单提供传统的医疗服务(供应驱动)。同时,对患者旅程图的全面描述可以得到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为本文分析经济模型提供参考。
智慧养老泛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和智能化的居家服务,也即借助“养老”和“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将医疗服务、运营商、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近年来,由于政策倾斜和参与主体的积极投入,智慧养老在中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智能化、科技化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热点,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希望在梳理现有老年建筑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构建一套社区居家适老化环境改造标准体系,弥补和完善现有研究和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建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