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成长特征与现实启示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运动训练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aixi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奥运冠军的培养是我国践行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全面落实奥运战略及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进程中,分析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冠军的成长特征与成才规律对于助力东京奥运和北京冬奥的成功参赛及提升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夏季奥运会优势项目冠军群体的成长历程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成长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制;同时,对我国在训优势项目国家队成员进行追溯研究,发现和论证其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点和现实启示。研究方法:以追溯研究法为基础对我国160位优势项目奥运冠军和国家队优势项目在训队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采访其相关领导、队友、家人等,并结合文献资料全方位分析优势项目奥运冠军群体的基本信息特征、训练学及心理学特征;另一方面,对不同项目成员的成长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注重奥运冠军成长过程中关键因素的提炼,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梳理其中的规律,得到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冠军的成长路径和整体特征;同时,对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果做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在横向上比较不同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成长的个体特点,纵向上梳理冠军的群体共性,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我国在近9届夏季奥运会优势项目共产生奥运冠军160位,其中男子运动员78名,女子运动员82名,男女整体比例基本呈均衡状态;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成员的夺冠年龄集中在19-26岁,其中不同项目又表现出典型的项群特征。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成员夺冠时的教育背景主要以高中(47%)和本科(37%)为主,其中部分为初中且呈现出明显的项群特征,如体操和跳水项目而呈现出年轻化倾向。但对备战东京奥运的部分优势项目(体操、举重、跳水、射击)国家队86名成员的调查发现,有58%的队员为本科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层面和队员个人对于自身文化素质提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所增加。在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冠军的地域分布方面,冠军成员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人口基数较大的22个省及直辖市,其中湖北(20人)、辽宁(19人)、广东(15人)、湖南(12人)、江苏(12人)、山东(11人)、北京(9人)、广西(8人)、四川(7人),共占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总数的71%。在对我国160名优势项目奥运冠军父母的运动经历调查发现,共计18位(11%)冠军成员的父母有竞技参赛的运动经历,重点集中于球类、跳水、体操等技能主导类项目,说明家庭环境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对运动员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在早期参训特征方面,对我国当下备战东京奥运的86名优势项目(体操、跳水、举重、射击)运动员调查发现82%以上的运动员早期参训项目均为1项,参训经历为2项及以上的运动员多为同项群内转项,如体操与跳水。在成才年限方面,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冠军成才的平均年限为12.4年,跆拳道和柔道项目相对较短。在优秀运动员成才影响因素方面,有43.2%运动员认为开始接受业余训练时教练员水平、个人努力程度与体能特征及对项目的热爱程度对于未来优异成绩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当接受系统训练后,79.93%的运动员均认为个人努力程度最为重要,自信心和伤病因素的作用逐渐突显;在伤病特征方面,约52%的队员为急性运动损伤,48%的运动员为慢性运动损伤;运动员首次参训原因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对项目的喜爱(31%)、学校老师或教练推荐(27%)、亲戚或朋友的推荐(17%)、父母的希望(16%);在运动员成才的关键因素认知方面,有88.37%的队员认为运动员个人的训练目标与追求对于成才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运动员的心理自控与调节能力以及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训练氛围,分别占比70.93%,切实反映出运动员的个体心理学特征在助力自我目标实现及成才道路上的关键作用。研究结论:我国夏奥六大传统优势项目和跆拳道、柔道两项新晋优势项目构成了我国奥运金牌的主体结构,冠军群体的成长特征主要体现在基本信息特征、训练学及心理学特征等三个方面,且呈现出明显的项群属性。结合奥运备战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提出要深化体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的创新;加快构建优秀运动员选材与培养系统理论模型,强化青少年运动员早期多样化训练中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的协调发展;同时,要优化项目布局,实现优势项目群体的整体强化;最后,积极推进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训练备战,优化精英运动员长期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阐述了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接着说明了革命精神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最后论述了革命精神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的红色基因是引领中华民族现代发展的鲜明旗帜,集聚着爱国爱民、奋斗不息的教育意义,推动着新中国社会风貌积极向上的发展,更为我国社会和谐、经济腾飞以及文化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校中加强红色基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广大高校生继承并弘扬红色基因,可以在学习中深入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坚定不移的为新中国发展作出自身贡献。本文就红色基因
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是文化自信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文化价值选择与取向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据调查显示,当代部分青年学生出现了文化认同缺失、文化自信不足的现实情况,成为影响主流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阻碍力量。鉴于现实情况,必须从实际入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本文以阐释西柏坡精神文化的时代价值为着手点,以提高研习、内化过程与文化创新为抓手,以教育主体重
为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各地高校要重视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本文探讨了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形式、实践教学实效、红色教育评价机制等各方面问题,论述了沂蒙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和实施路径,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和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实现三全育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在高职教育中,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的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红色文化的特点,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浅要探析,旨在为其融入提供思路,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高等教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校必须主动作为,以新作为、大作为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探索发展新路径,立足特色、做大特色、做强特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党的十九大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是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也决定了高校在新的征途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期刊
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学生德育的优质教育资源。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应以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融汇”专业课教学、“融通”艺术实践为具体路径,不断推进其与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强调"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为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根本遵循。校党委以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为目标,坚持"六有"要求,坚持红专并进,取得积极成效。
期刊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以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参与项目奖牌分布为主要依据,借助竞技比较优势理论,了解北京冬季奥运会中我国的优势和劣势项目情况。通过对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各主要项目的分析,为今后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挪威、德国、中国在奖牌榜上占据前三席位,中国共获15枚奖牌(9金4银2铜),排名奖牌榜第三,中国滑雪运动的金牌和奖牌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短道速滑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