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实现广核可持续发展——简论广东核电发展战略与目标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01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核电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通过中外合资,全面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成功之路;通过“以核养核、滚动发展”,采取积极稳妥的技术发展路线,广东核电滚动发展了岭澳核电站,正在研究开发新的核电站,初步建成了广东核电发展基地,并逐步形成广东核电事业滚动发展机制.进入新世纪,广东核电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它将继续全面贯彻“以核养核、滚动发展”方针,坚持面向市场、竞争取胜的发展原则,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努力探索中国核电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未来广东核电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是:确立三维战略目标,以2015年为分界点实施两步发展,促进形成核电工业、核电相关工业和支持服务三大体系协同发展的战略.
其他文献
本文对氮气和氦气在粗糙微通道以及光滑微通道内流动进行了阻力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较小的相对粗糙度高度下,由于微通道中的粗糙度分布密集,会极大地增加流动阻力;而对于滑移区的气体流动,气体稀薄性使流动阻力明显减小而导致流量增加。
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程序CFX数值模拟和可视化实验相结合对棒束定位格架通道内空气-水两相流体三维流动进行了研究.计算采用考虑了界面横向效应的两流体模型,计算模拟了实验模型的1/4区域,模拟了交混叶片,获得了计算区域的两相流速、体积含气率和压力的分布.为了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在专门设计加工的带AFA-2G定位格架的3×3棒束可视化试验段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用RBI光学探针测得了通道内的横向空泡份额分
测定了老化料的解吸等温线及去氘化热力学参数.评价了氚老化对LaNiAl和LaNiAl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氚老化使LaNiAlD和LaNiAlD解吸等温线形貌发生重大改变.与新鲜材料相比,老化1120天后,在373K下,坪台压力都降低了约50﹪,坪斜分别由0.033和0.068增加到0.130和0.196,两种材料的可逆吸氢容量都减少了约1.3mmol.g.老化料去氘化反应热力学焓变△H分别由
质量体系的运转和改进是关键.质量体系在运转中必然会产生缺陷,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从高层领导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健全文件体系、加强资源建设、加强过程控制、重视与顾客的沟通、狠抓实施等六个方面推动质量体系运转,不断完善质量体系.
反应堆厂房穹顶整体吊装对完成工程总进度具有重大意义,穹顶整体吊装技术方案确定以后,与实施方案有关的设计、土建施工、安装、吊装等各项工作能否有序的进行成为穹顶整体吊装是否成功的前提,科学有效地工程管理是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的保证,本文归纳总结了岭澳核电工程1#反应堆厂房穹顶整体吊装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组织落实、计划落实、措施落实.
核电厂数字化I&C系统优点突出,用以取代模拟系统势在必行.国外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国内单位积极开展了自主科研工作,具备了中外合作研制核电厂数字化I&C系统的条件,也为核电厂数字化I&C系统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内已具备SG自主设计能力,基本具备自主制造能力.对“十五”核电国产化依托项目的SG,应选择国际上已成功运行的某一型号的SG(如△75型)进行设计,而不宜进行“拼凑型”的研究设计.SG设计与工艺系统设计是密不可分的.NPIC与西屋公司合作,正在进行△75型的SG的初步设计,文中对此作了简要介绍.
本文探讨了煤电链的核电链对健康、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本文对秦山三期核电站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尤其是施工难点及克服解决困难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同类工程施工时借鉴.
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在驱动器,靶物理论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快点火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ICF研究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