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尺度衛星影像即時評估四川汶川地震引致之土砂災害

来源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5/12四川省汶川发生地震规模Ms 8.0,震源深度10km,肇因於龙门山断层近300公里之逆冲断层机制破裂,断层上盘由丙北向东南逆冲,断层位移量平均约6m,如此大规模的地震除因为强烈地表震动与断层破裂直接造成结构物破坏之外,而龙门山断层西北侧之上盘属高山区,地形陡峻,浅层地质破碎,於山区水库集水区内已因为强震而诱发大规模之崩塌地,将造成後续次生灾害威胁。以1999年台湾地区集集地震之经验显示,後续强震区内(250gal以上)之高山区域容易因为豪雨而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包括崩塌地、土石流、河道淤积、堰塞湖,严重影响山区水库营运以及水力发电设施,甚至因为堰塞湖崩溃而影响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由於卫星影像解析度日益提昇且成本降低,本研究以四川省北川地区为研究区,主要采用福卫二号、TerraSAR与AS7ER等三个卫星之多光谱影像以及雷达影像资讯,进行灾区数值地形制作、影像变异分析以及土砂灾害自动判释,期能透过遥测技术与多尺度卫星影像资讯之综合应用,建立即时、迅速且广泛区域之土砂灾害监测机制,文中将以台湾地区集集大地震之土砂灾害分析经验,评估四川省汶川地震後强震区内,崩塌地、土石流、河道淤积、堰塞湖等各类型土砂灾害之现况与後续可能致灾之影响范围。
其他文献
透水性筐网圆柱乃一新型局部冲刷保护工法,本文利用透水性筐网圆柱之特性,以台湾中部地区的大甲溪为研究对象。在辫状河流卵砾石层河床条件下,於大甲溪客庄河段靠近左岸处布置四排筐网圆柱群进行导流,藉以保护左岸客庄堤防,避免周围遭水流冲蚀损毁。经由2007年6月份梅雨季豪雨、8月份圣帕(Sepat)台洪、9月份韦帕(Wipha)台洪及10月份柯罗莎(Krosa)台洪等多次洪水作用过後,透过航照图、福卫二号卫
本研究主要利用水工模型试验,模拟非均匀圆柱型桥墩於定量清水流作用下,不同覆土高度与桥墩间距时之纵列双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与冲刷历程之变化。结果显示桥墩间距愈大时,下游桥墩墩前形成冲刷深度的时间愈长。覆土高度之高低为影响冲刷深度之重要因数,在覆土高度保护下将可有效保护桥墩基础与减缓桥墩基础周围的局部冲刷。桥墩局部冲刷由上游桥墩先产生,而後延伸至下游桥墩;其後上游桥墩墩後受双桥墩间底床型态改变的影响,产生
近年来自由跌水消能工已被广泛运用在水利工程构造物中,其藉由水舌冲击渠床而导致水流能量消灭,亦是消能工最易受损之处。依据台湾60条较大河川资料统计,河道平均坡度小於7[%],共43条占全部60条之72[%],为探究当渠床坡度S改变,其水流能量消灭程度为何。本研究分别改变不同的渠床坡度(S=0-9[%])、跌水高度(H=0.15~0.30m)及跌水数(D=2.61×10-4~487.3×10-4)等水
1992年6月联合国於巴西裹约召开之「地球高峰会」共同提出之「21世纪议程」中所特别订定「水资源发展行动计画纲领」,并於1998年4月在德国波昂举行的「全球水政策—跨国水资源管理合作会议」更进一步指出:「水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台湾虽然年平均降雨量高达2510公厘约为世界平均值之2.6倍,但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平均,复因地形陡峭河川短急水资源蓄积不易,故雨水被拦蓄贮集利用的仅有177.54
自1996年贺伯台风至2006年六九豪雨约十年间,台风洪流产生剧烈冲淤变化,使浊水溪发生多次堤防冲刷溃决灾害,当灾害发生时往往造成相当程度的经济损失或人命伤亡,故应适时加强现有堤防(或护岸)等防洪构造物之维护管理、修理维护及检查等工作,以确保防洪功能。监於了解现场堤防冲刷灾害的成因,并加以改善冲刷潜势堤防段之防灾能力。本研究将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了解与蒐集调查,对於渭水溪河段之历年来河道变迁之过程进行
台湾地区绿建筑设计概念的导入,保水指标曰受重视,故而透水铺面被广泛地应用於建筑基地环境中,而使用透水铺面之具体效益,主要来自於降雨时,可藉由材料表面的孔隙将铺面上方的水分入渗於基地土壤或砾石层之中,达到基地保水或雨水回收为中水再利用之目的,以降低都市洪峰流量并节约水资源。故本研究将针对透水铺面材料,应用线性化理查方程式为控制方程式,采用实际土壤参数,求解不同透水铺面及不同基层厚度下之入渗情况及含水
本研究内容拟运用电脑3D绘图技术,针对河川堤岸生态工法,将常见的河川堤岸及生态工法形式建置为3D电脑模型,并研发堤岸自动化生成模组及互动操作模组,让使用者可自行汇入3D场景模型,并可运用系统之相关模组建置出可互动操作之虚拟实境档案。本系统之自动化生成模组,大幅减少堤岸模型建置之时间,使用者仅需点选所需之场景、堤防断面形式及相关材质,即可产生一互动式虚拟寅境档案。设计过之堤防断面形式、场景等均以物件
台湾地区现有水库总计有89座.集水区面积估计约1万1千平方公里,不但幅员辽阔,且大都位於河川流域中、上游,交通不便且管理不易。为维护水库功能,“经济部水利署”将水库集水区保育及管理监测作业资讯化,运用地理资讯系统及遥感探测技术,建立历年土地利用资料,规划开发「水库集水区保育监测系统」、「水库集水区管理治理平台」,整合水库集水区水资源保育与治理之完整资讯.另透过行动通讯建置「水库集水区行动式管理系统
三维电子沙盘是基於资料、影像、三维场景、资讯展示、虚拟现实等各种高新资讯技术的三维空间水利资讯化平台,已经建设完成的全国七大流域三维沙盘在防汛指挥实际行动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5.12”四川大地震灾害後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三维电子沙盘为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提供了大量关键资讯,有效辅助支援了抗震救灾决策过程,体现了其显着的实用价值及推广前景。
本研究旨在透过虚拟实境及地理资讯系统的结合,建置人机互动之地理教学平台。首先透过全球定位系统的辅助,以包含丰富文化与自然资源之淡水河口为佩完成资料库之外业行动调查,并利用地理资讯系统的强大空间模式做相关资讯的连结与展现。再以遥感探测技术结合数值地形模型及3D绘图软体,完成研究区内3D地形及3D地物之建置,最後将其整合於虚拟实境互动软体中,建置3D虚拟寅境地理教学平台.本研究借助虚拟寅境的拟真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