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加内固定融合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隐窝开窗髓核摘除加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12-L1 L1-2 L2-3突出症尤其是游离性的髓核脱出游离,打破传统的高位腰椎间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方法。通过近8年的探讨我的认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侧隐窝开窗手术创伤小,到达病灶显露较直接,探查硬膜囊及神经通道方便,同时固定可靠。[方法]分析自2004年—2012年,30例单独采用侧隐窝开窗加固定融合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均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通过随访有无后路髓核摘除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小切口侧隐窝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通过术前及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疼痛VSA评分明显改善,固定阶段融合好,无内固定松动及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重。[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小切口侧隐窝开窗髓核摘除加融合内固定术打破了传统的前路手术,其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髓核摘除直接,初期随访疗效好,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途径和临床经验,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 和目的:在复杂的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时,内踝骨折的复位不良常常导致畸形愈合而被忽视,最终导致踝关节胫骨侧关节面的创伤性关节炎.经关节面的内踝楔形截骨,可有效纠正内踝骨折畸形愈合,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内踝楔形截骨治疗内踝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12例由内踝骨折畸形愈合导致的早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2~58岁,平均39.
目的 探讨四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与十六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在乳腺MRI扫描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MRI(SIEMENSMagnetomAera)影像资料,其中使用四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完成检查的25例;使用十六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完成检查的25例.对采集得到的乳腺MRI图像进行信噪比测量,测量的序列包括:Tirm-tra、DWI、T1-fl3d-
目的:比较术中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与传统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接受胸腰段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配,随机进行计算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或传统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各种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术前、术后72 h腰背痛视觉模拟
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精神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住院的中老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中医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技术,使用不同厚度半月板衬垫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共有405例(50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平均年龄68.7岁(55-90岁),体重指数(BMI)平均26.3(22-29).
Objective: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estimat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dislocat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to prevent its occurrence.Methods:A systematic elec
目的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全血通过离心获得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成分。因其来源于自体血,富含多种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具有自然配比,使其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组织工程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其具有自身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
目的:探讨应用O-arm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治疗营养不良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I,NF1)伴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41例营养不良性NF1伴脊柱侧凸畸形并规律性随访满18个月以上患者,其中18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导航组),23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徒手组),术后及
目的:比较JakobⅡ型轻度移位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并长期随访轻度移位JakobⅡ型单纯肱骨外髁骨折约32例,平均移位程度约2.3mm,平均年龄约6岁,其中16例(A组)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B组)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6例(C组)石膏固定保守治疗.随访时间平均12月.根据Hardacre标准判断其
会议
目的:观察改良夹板与传统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经治疗后检查腕关节DR片进行放射学比较,按照专业评分办法进行系统评分.方法:83例患者,男27例,女56例;年龄56~83岁,平均65岁;AO分型:A3型16例,C1型35例,C2型22例,C3型10例.手法复位后,治疗组43例以改良夹板及梯形垫超腕掌关节固定,对照组40例以传统夹板固定,两组定期摄片复查至骨折临床愈合,夹板固定当天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