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预防接种后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来源 :华东地区第七届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划免疫和扩大免疫的推广,本市近年来接种各种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人数不断增加,2003年已达到418万人次,预防接种安全不可忽视。2001年起本市建立预防接种后反应监测系统,实行零反应月报制度。通过3年的监测,共接到反应报告5169人次。其中一般反应3994人次,异常反应1175人次,发生率分别为45.2/10万和12.1/10万;另有事故4起,偶合症14起。一般反应发生率前3位的是白百破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23价肺炎疫苗,分别达到了799.0/10万、759.8/10万、223.4/10万。异常反应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狂犬病血清、白百破疫苗和乙脑疫苗,分别达到1491.6/10万,42.8/10万、18.6/10万。通过监测,为处理和鉴定预防接种后反应和制定接种后反应处理的有关政策提供了依据,为开展疫苗安全性评价和预防可能的严重反应提供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国人DNA修复基因XP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癌的关系。方法: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经组织学确诊的肺癌病例320例,相同地区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人群对照322例。分别以PIRA-PCR和PCR-RFLP对XPC第499密码子C→T(Ala499Val)多态和第939密码子A→C(Lys939Gln)多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在其中所起的影响。结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未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范围内,但传染性很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儿童普遍易感,尤其在集体儿童中很容易发生暴发流行。2003年10月26日至11月19日,无锡市辖区内某所语言听力训练学校发生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现将调查处理情况作一报告。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耐药状况及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95株淋病奈瑟菌进行大观霉素敏感性MIC检测,根据结果对耐药菌株和部分敏感菌株进行PCR扩增核苷转移酶、16SrRNA等特异基因片段,对后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根据MIC,95株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的敏感率、中度敏感率及耐药率分别为94.7%(90/95)、4.2%(4/95)、1.1%(1/95)。未检测出核苷转移酶A
目的:探讨钩虫低度流行区的防治措施。方法:2002年5月选择高邮市钩虫低度流行区的3个村,每村采用kato-Katz法(2片)抽样粪检200人左右,根据类检结果选择1个实验村(目标化疗),2个对照村(1个集体化疗村和1个空白对照村)。实验村确定目标化疗人群140人(占全村总人口1110人的12.61%)。对照村中集体化疗村集体服药604人(占全村总人口710人的85.07%);空白对照村采用NaH
目的:为探索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人群筛检策略,研究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含量(HCV-cDNA)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未混合标本为对照,使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研究提取阶段混合,反转录阶段混合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HCV-cDNA含量。结果:提取阶段混合组的HCV-cDNA含量与对照组未见差别(P>0.05);反转录阶段混合组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组
目的:了解江苏省住院儿童中脑炎、脑膜炎诊断现状。方法:查阅2000年7月至0002年6月医院住院病人中凼脑炎、脑膜炎或相关疾病诊断住院的病人病历,填写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脑炎、脑膜炎等中枢感染性病例,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88.04%)、呕吐(67.39%)、头痛(53.99%)等,出现意识障碍、巴氏征等病例征以及脑电图检查异常对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脑炎脑膜炎病例中以病毒性最为常见。病人出入院诊
目的:了解江苏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儿童HBsAg携带状况及感染原因,为采取进一步降低HBsAg阳性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选择434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HBsAg阳性原因。结果:苏南A地区1992~1994、1995~1997、1998~2000年间出生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7%、0.5%,1.
通过计算机分析SARS病毒N蛋白和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出含强抗原表位的SARS病毒的N蛋白片段,和含强抗原表位的SARS病毒的S蛋白片段,共299个氨基酸。选择真核和原核生物均偏爱的密码子,化学合成全新的SARS病毒N蛋白片段和S蛋白片段的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两个基因片段串联,克隆至质粒pET28a(+)内的NcoI/EcoRI位点,表达S蛋白片段和N蛋白片段的融合蛋白。将重组质粒转化
目的:掌握本市近五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和特征。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实验室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以及病毒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五年来出血热的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冬夏双峰明显下降,人群的隐性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47%;鼠类的带毒率平均为2.32%,HFRS抗体阳性率1.67%。各鼠种中黄胸鼠的带毒率最高,为3.94%,其次为小家鼠(3.35%)和
疾病共存(COMORBIDITY)是指对于一个个体,伴随某种指示性疾病同时发生一种以上疾病状况的现象。如糖尿病作为指示性疾病,伴随出现高血压和眼部疾病等。由于病程很短,在急性病人中很难观察到疾病共存的现象。慢性病的发生机制是疾病共存现象存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疾病共存的流行病学特点,介绍了疾病共存的研究方法,并就疾病共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