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里女性身体的展演、体现与认同--以“大妈”广场舞为例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辨析身体、主体、展演与体现等基本概念理论开始,试图借助大妈广场舞现象,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身体的展演如何形塑女性舞者日常的展演性,从而为厘清展演、体现与展演性等概念提供更多直观的现实参照。作为公共空间里身体的展演与日常生活空间里重复的身体实践,广场舞是一个合适的例子。相对于骑马、游泳或跑步等休闲活动,广场舞更受中国广大中老年女性的青睐,是关于女性身体表达性最突出的案例。本文从女性舞者对于广场舞的主体认知切入,在女性的身体空间、广场空间以及社区等层面展开研究。基于斯瑞夫特(Thrift)抽象与真实的身体理论,解析视觉与文本建构的广场舞女性舞者身体意象,并比较公共与日常领域女性舞者真实的身体体验与自我认知的差异。在有关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综述的基础上,广场舞语境下进一步探寻女性身体与公共空间,以及身体展演、体现实践与社会认同形成的关系。基于对佛山社区公共空间广场舞的个案调查,借鉴Fenster关于以色列肚皮舞现象的身体、舞蹈工作室以及民族宗教的三个分析尺度,综合运用观察、动作分析以及民族志等方法,通过记录街头、公园与广场等公共空间里女性的群体舞活动,探讨身体的舞蹈体验如何影响并融入子女性的日常生活并转变女性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研究尝试回答习练广场舞引发了女性哪些身体效应,而身体的运作又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如何在日常重复的身体实践中建立舞队成员的亲密关系并最终形成群体认同等问题。本文发现:(1)女性舞者身体的原始表达性不仅表现为跳舞过程中身体接触与距离保持、眼神交流以及着装打扮等,还表现为活动结束后个体之间关于舞蹈动作带来的情感与动觉体验的讨论,由此可逐步还原身体实践通过日常重复改变女性原本的日常展演性,以及伴随共同情感的发生所产生的新的群体认同过程;(2)作为字面与隐喻意义上身体的展演舞台,广场以舞动的身体为中介塑造了女性的空间认知,并体现了广场空间原本的特殊符号秩序,广场逐渐脱离日常生活成为摆脱性别认同以及权力等天然化社会编码的“异托邦”;(3)借由女性归属感(身体的适得其所)与赋权感(身体对于活动空间的认知与主权宣誓)的形成以及快乐、满足与同情等情感的表达,广场舞大妈舞者群体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与持久性的情感共同体与文化社区。本研究意义在于解读平凡琐碎的日常家居实践之外身体的舞动运作所表达的非言语性意涵,并通过揭示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下,广场舞对女性舞者空间认知、个体与社会认同等日常生活展演性方面的曲折影响,为有关体现、展演、情感与认同等概念的理论探讨提供直观参照与分析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探寻城乡文化信息流的基本规律,将综合运用大数据思维和Petri网理论,通过“3S”集成技术以及State flow分析工具,旨在解决如何测度城乡文化信息的流态关系和构建时空整合模型两个科学问题。从“动态”的城乡文化“场域”视野出发,以城乡文化信息流的时空整合为研究对象,探索文化信息流对新城乡文化空间形成的影响,并研制出驱动机理和时空整合模式,初步构建现代城乡文化信息流的时空整合理论,力图为促进
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我国境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的2002年和2011年的统计数据,应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对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分布的的地域优势方面,居住用地总体分布均匀,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总体趋向于地区中心城市,西安市的生产性用地区域优势明显,其中工业用地区位熵值最高,乌
随着长江中游地区的城镇化快速演进,城镇化协调与否的问题凸显。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4个方面,通过熵值法、TOPSIS法综合构建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协调度分为5个等级:高度协调、中度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对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
物流蔓延是信息技术发展、居民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城市空间扩张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当前全球城市和国内大中城市物流空间研究的新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西方地理学背景下的“物流蔓延”空间研究成果,从现象描述、影响与成因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中国“物流蔓延”现象研究提供指引和借鉴。首先,文章对“物流蔓延”现象的背景进行介绍;其次,从城市、国家两个层面描述了“物流蔓延”现象在西方国家和城市
城市职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核心课题。国内外针对典型城市的居民通勤特征研究已被广泛探讨,但针对城市弱势群体的职住空间研究少见。公租房小区作为城市中低收入群体集聚区,其居民通勤特征研究对指导公租房选址和公租房小区交通设施配套有较大价值。
本文选用引力模型方法,对沿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级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且在他们三者之间进行了比较。最终结果显示:这三个城市群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要强于成渝城市群的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而且前两个城市群中对外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和最小
历史上大规模移民,对于地域影响十分重大,不仅改变了地方的人口布局,促进了迁入的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文化发展传承。其中,建筑最能表达移民对于迁入地的影响,民居建筑不仅体现了房屋建造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还反映出了居住者对于文化的认知,更深入研究还能发现其内在所蕴含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核心以及民族地域融合的进程。近年来,人们对于建筑文化的关注加大,尤其建筑中所蕴含的人文地理更值得深究。由于安康
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城市主体“人的城市化”,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公园系统空间布局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南沙区城市公园体系进行分类.基于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距离法、标准差椭圆法及欧氏距离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空间句法理论,从“城市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路网形态对城市公园系统空间布局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区域城市公园
我国土地征收规模在地域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本文首次从国家宏观层面,以省级面域为研究单元,运用Zip f维数和改良后的等级钟理论对我国土地征收规模指标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带土地征收规模远大于中、西部地带,地域差异明显;2004-2014年,我国Zip f维数q<1,土地征收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中间位序地区的土地征收规模较均衡;2005-2014年,我国土地征收规模等级距
作为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桂林旅游产品创新是旅游业转型升级以及国际旅游胜地打造的核心内容。本文构建“三核”——桂林市区、阳朔县、兴安县,“三圈”——西部产品创优圈、东北部产品崛起圈、东南部产品开拓圈,“三横”——南部度假养生旅游产品带、中部商务休闲旅游产品带、北部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带,“三纵”——西部西南通道旅游产品链、中部漓江黄金旅游产品链、东部湘桂走廊旅游产品链的空间优化布局。提出观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