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弯辊力数学模型的分析

来源 :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液压弯辊具有使用灵活、响应速度快、可以有效地减小板凸度、改善带钢平直度、提高生产率及降低辊耗等优点,弯辊技术在各种轧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带钢宽度、轧制力、压下率和轧辊辊形等对冷轧弯辊力的影响,提出了冷轧弯辊力数学模型表达方式,并利用现场数据对冷轧弯辊力数学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为现场调控弯辊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分别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和Wagner直流极化法研究了Na3AlF6(冰晶石)-Al2O3熔盐体系的总电导和电子电导以及CaO加入后对其电性能的影响.根据测得的阻抗谱,提出了等效电路,用EvolCRT电化学软件对阻抗数据进行了拟合,获得了Na3AlF6-Al2O3体系电导率随温度及Al2O3浓度变化的数学关系;根据测得的稳态极化电流与电压曲线,得出体系的电子电导主要为空穴电子电导;CaO加入使得
本文根据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个AOD精炼不锈钢过程中脱氮和增氮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合有关120tAOD精炼不锈钢过程中,在风口吹气和顶吹氧气的氧化精炼及还原精炼整个过程中C,Cr,Mn,Si的速率、热量及质量衡算的数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120tAOD精炼不锈钢的实际生产过程,计算结果和生产实测值吻合良好.还考察了不同的吹炼模式的影响.
中间包水口的质量和寿命直接影响着钢在进入结晶器前的纯净度.水口的频繁更换严重影响钢的质量并破坏生产节奏.在建立了中间包水口和钢液之间的传热数学模型基础上,用C++语言编程求解了从开始浇铸到传热稳定整个过程中钢液和水口的温度场以及水口的应力场,给出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旨在从传热学和热应力理论的角度,通过研究温度场来控制钢液在水口内的温降以实现低温浇铸,并通过研究水口的应
以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沉积聚丙烯胺与纳米金混合膜于电极表面,用以分别固定酶或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制得两种酶催化信号放大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分别测定H2O2和人血清中IgG含量.探讨了传感检测的主要实验条件如抗体浓度、温度、pH值对电极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可在2.0~14.0 mg/L的浓度范围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限为1.5 mg/L.同时,传感器单独固定酶时对H2
通过中间包底吹气产生的气幕代替挡墙可以减少外来夹杂物,达到清洗钢液的目的.采用了冶金多相流过程中通用的k-ε双方程模型,模拟了单水口中间包浇铸过程中,从中间包底部横向吹入氩气后,在中间包内的钢水流动状态.结果表明:中间包横向吹气可以在中间包内形成带状的气幕挡墙,清洗通过的钢液.导流杯与底部吹气的结合可以增强混合,获得复杂的循环流动,具有水平和垂直的混合流动过程,迂回的流向出口.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
废电池分选后,破碎和筛分,其中二氧化锰与还原剂碳制成球团,烧结后在感应炉中还原锰,制成锰钢.实验表明,二氧化锰在钢中的还原率可达40﹪,钢液中锰含量可达1.7﹪,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最佳时间为40~50min.还原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为化学反应控制.
分别用灰色GM(1,1)模型、幂函数模型对铝电解惰性阳极腐蚀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只有在电解过程平稳,预测时刻比较近的情况下,才有一定的命中率,对于较长时刻的腐蚀失重预测,误差较大;幂函数模型的拟和精度较高,但其外推误差较大.
三元合金系中间化合物种类繁多,晶体结构复杂,再加上各种晶体结构类型的所属样本数目相差很大,存在严重的样本不平衡现象,所以,如何预报其中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类型是一种极具挑战性且具有很大难度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在以往有无三元合金系中间化合物生成的预报研究基础上,用多级投影等模式识别方法,对部分含有稀土金属元素的三元合金中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类型进行了规律总结和预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叙述了连轧棒材厂小规格弹扁钢的工艺选择、孔型及导卫设计及试轧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了试轧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采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结合实测动态CCT曲线,对φ18mm规格ML15Al棒材连轧后冷却过程温度场变化特点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在精轧后空冷条件下,表层、1/2半径和中心处的最大温差为20℃,并随冷却时间延长,内外温差渐小.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ML15Al棒材连轧后冷却过程组织与性能预测模型,组织性能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研究结果说明,ML15Al棒材轧后采用空冷方式,棒材心部奥氏体和铁素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