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fluence of compati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pharmacokinetic of five alkalo

来源 :2013年“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配伍甘草对四逆汤中乌头碱(AC)、新乌头碱(MA)、次乌头碱(HA)、苯甲酰新乌头碱(BM)和苯甲酰乌头原碱(BA)等5个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HPLC-MS技术建立了大鼠血浆中AC、MA、HA、BM和BA的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大鼠口服四逆汤或附子干姜汤后这5个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与附子干姜组相比,四逆汤中双酯型生物碱AC、MA and HA的AUC(o-t)(p<0.05)、Cmax(p<0.001)有显著性的降低,而T1/2有显著性的延长(p<0.05);而对于单酯型生物碱BA和BM,Tmax显著性降低,Cmax显著性升高.结论:配伍甘草对四逆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提示甘草在四逆汤的"甘缓"作用在体内可能是通过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同时发挥单酯型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poptosis of 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 in rabbits with silicone oil tamponade after vitrectomy and the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s (TP) ophthalmic gel int
会议
本研究以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为载体,构建了乌头碱新型经皮给药系统,以增强药物经皮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采用微乳法制备SLN,所考察的SLN处方对乌头碱的包封率均高于85%,且随乳化剂与油相内核的用量增加而上升,平均粒径也随油相内核增加而上升,但随乳化剂用量上升而下降.采用体外透皮实验,所考察的SLN处方的药物经皮吸收速率与皮肤滞留量均高于参比酊剂.在体微透析实验表明,经皮给药后,SLN组所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