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苗期生长分析与模拟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温室番茄株系植株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处理能显著降低温室番茄幼苗的鲜重、干重、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和花序数;不同株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除鲜重与叶面积外,株系与温度处理对植株干重、株高、花序数与叶片数均没有互作效应;幼苗各生长时期的植株干重和相对生长率(RGR)与幼苗生长时间天数(t)可分别用一个二项式函数LnDW=a+b*t+c*t2与直线函数RGR=b+2*c*t(c≠0)来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温室番茄苗期生长TOSSIM模型.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离体萌发技术对仙客来花粉萌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蔗糖浓度10~20﹪时萌发率高于5﹪,硼酸可明显促进花粉萌发.光照和品种对花粉萌发率影响不大.在10~20℃范围内,萌发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并使花粉快速萌发,达到30℃时随时间增加萌发率变化逐渐变小.而在10℃时,花粉萌发率培养初期花粉萌发率很低,花粉管也很短.仙客来花粉适宜的培养温度为15~25℃.
本文以一个与甘蓝显性核不育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为信息探针,通过在NCBI与TAIR网站数据库中进行同源EST序列搜索,经人工拼接、RT-PCR、PCR克隆与序列分析,获得了青花菜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dehydroascorbatereductase)基因的cDNA与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oDHAR.并利用双链接头介导PCR的染色体步行技术(genomewalking)克隆了其上游64
本文利用美国康乃尔大学构建的含C(Capsaicinoidsynthetase)基因的中间克隆载体pBIAT3通过序列测定和比对获得C基因的编码序列,该序列包含一个1323bp完整开放阅读框和182bp的3末端,共编码一个由44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核苷酸序列与拟南芥已酰基转移酶的相似性有87.6﹪.通过特异引物CS-F/CS-R对不同品种甜椒和辣椒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甜椒和辣椒共有一
本文应用222个标记位点的大白菜AFLP图谱和一套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采用MapQTL4.0软件对大白菜的11个叶球性状进行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连锁群上检测到41个QTL,其中控制球高,叶重的QTL各2个:控制球重,球茎的QTL各1个;控制球形指数,帮叶比的QTL各3个;控制外3叶重,肋厚的QTL各6个;控制帮重的QTL8个;控制叶柄宽,球叶数的QTL各5个.估算了单个
本文选用4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辣椒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杨酸(SA)诱导辣椒对疫病抗性的系统试验,取得如下重要结果:1.经水杨酸诱导后,4个品系对疫病的抗性均显著提高,诱导抗性表达的水平与各品系原有的抗病性水平密切相关.2.水杨酸诱导和其后用辣椒疫病菌挑战接种均明显地提高了各供试品系根茎部和叶部木质素的含量;供试品系木质素含量的提病水平也与各品系原有的抗病水平密切相关,并且供试品系木质素含量与各
本文通过离体嫁接培养获得了榨菜和紫甘蓝的种间嵌合体,研究发现嫁接亲本材料用2mg.1-16-BA+1mg·1-1NAA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嵌合芽形成效率,最高可达6.33﹪.嵌合体生根后被转移到田间,对其叶片气孔的超微结构进行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嵌合体叶片具有亲本双方的气孔类型,而气孔密度较其亲本显著提高.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研究表明嵌合体的叶片和根尖内主要含有榨菜和甘蓝两种染色体;但也观
本文以耐冷性存在明显差异的栽培黄瓜"长春密刺"和"北京截头"为材料,研究了冷胁迫下Ca2+、钙离子螫合剂EGTA和钙调素拮抗剂CPZ对低温胁迫黄瓜幼苗叶片三种保护酶活性及POD同工酶的影响.对保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CaCl2、EGTA和CPZ处理均能引起3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但变化幅度因材料而异.胁迫处理中Ca2+能提高两种材料的叶片保护酶活性,减少其在低温逆境中的下降幅度,而EGTA和CPZ处
本文采用cDNA-AFLP技术从耐冷性强的黄瓜品种"长春密刺"中分离到了一条特异片段,该片段在耐冷性弱的"北京截头"中不能被诱导,命名为cctr132.将cctr132回收测序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用blastx和blsatp程序在NCBI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相似性比对,结果发现cctr132与水稻推测的类赖氨酸脱羧酶蛋白同源性为8837﹪,相似性为100﹪,并且在CCTR132中
本文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大白菜双链LFY基因导入到弱冬性1039大白菜试材中,获得了晚抽薹开花的转基因大白菜,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与开花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酯酶同工酶(EST)和α-淀粉酶活性明显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明显升高.对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
本研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150多份芋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选择了49份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DNA分子水平上反映了芋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两份食用花茎的红芋被聚为同一类型;它与叶用芋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红芽芋类、魁芋类.由于花茎用芋易抽苔开花,从植物进化分类学的观点来看,应属于芋类的高级进化类型.从芋的主食器官类型不同考虑,参考芋的形态标记和分子标记,作者提出:可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