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的选育

来源 :200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不育系珍汕97A与自育抗病抗寒恢复系UN12配组,育成了高蛋白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经1999~2000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汕优联合2号平均产量8269.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001年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38.0kg/hm<2>,比目前我省推广的优良组合(K优047、金优63、汕优63、岗优725及汕优多系1号)增产2.67%.该组合抗寒好,结实率高.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抗性突出.米质测试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表明该组合米质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汕优联合2号于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我省中低海拔地区推广.
其他文献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ina 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供体材料基因型、培养基琼脂浓度和培养温度有关.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培养基琼脂浓度为1.5%时,经过4℃低温处理10d,Pol-CM
加入WTO后,河南作为我国花生生产的最大省份,市场准入机会增加,花生的出口环境将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通过分析河南花生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持续、稳步发展花生产业化的对策.
本研究用形态学、同工酶和蛋白质、RAPD三种不同水平遗传标记方法分析甘蓝型油菜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与30个杂种F1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组亲本间基于同工酶和蛋白质标记的遗传差异
不同的地理条件大豆脂肪含量变化很大,不同的地理位置影响脂肪含量的升降.环境条件对大豆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往往比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
本文对大豆遗传图谱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大豆遗传图谱构建中分子标记的应用、作图群体的通用问题、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标记聚集与标记空隙以及新基因的定位等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通过1997~2000年抗源鉴定,在国内首次.获得玉米纹枯病抗源CML270.CML270高抗玉米纹枯病,且抗性稳定.该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AG-1-IA表现高抗(病情指数10%左右),明显优于掖478、48-2等国内玉米骨干自交系.抗性遗传初步分析表明,CML270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受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最少基因数目4
1988~1998年对78599获白群体C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1999、2000年在唐山对78599获白C~C和78599群体等共计5个轮回群体与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半同胞轮回选择对含有热带血缘的78599获白群体改良既能提高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值,又能提高抗病性、群体产量、降低空秆率、钝化光敏感性.
根据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就武109自交系用含唐四系、旅系种质的自交系进行了改良研究和自交选系.结果表明,选育的自交系8126一般配合力高,在3846株/666.7m2下测配新组合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结实性好,高产稳产,显示出较好开发前景.
本文在阐述发展优质专用玉米产业的意义、优质专用玉米的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为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从小麦的超高产实践,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000kg/hm以上的超级小麦,多穗型品种较之大穗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叶型来控制群体LAI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大群体"小叶株型"可能是超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大穗型品种在产量上的突破,要打破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穗数少的阈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