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大肠杆菌0157(H7)菌株的检测研究

来源 :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调查大肠杆菌0157时用国标方法检出的疑似E.coil 0157菌株,为相关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超市、农贸市场肉类、蔬菜样品100份进行E.coli 0157检测,即用改良EC肉汤增菌后,采用0157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进行富集,然后接种至改良的柯玛嘉0157显色平板上培养,挑出其中的疑似菌落,用大肠杆菌0157及H7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鉴定后,用以编码大肠杆菌0157抗原的rfbE基因、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为靶基因的多重PCR鉴定加以确证,得到疑似E.coil 0157而非E.coil0157菌株。将此类菌株用API-20E和MID 64+65生化鉴定系统及16SrDNA等进行检测。结果:从肉类及蔬菜中检出了13株菌株能与0157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其中4株检出菌且能与H7抗血清凝集,经过鉴定其分属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肠道杆菌。结论:食品中某些种属的肠道细菌可携带与大肠杆菌0157及0157 : H7相同或相关抗原,故在鉴定0157:H7大肠杆菌时除依血清学鉴定外,还应加用生化试验、分子鉴定甚至致病因子检测作出最后判定。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藤黄微球菌的信号蛋白分子Rpf,同时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平板分离法、DGGE解析法等对来自人迹罕至的海边、森林和公园土壤,新疆沙漠土壤,污水处理系统等计80余样本进行VBNC菌群的分离,纯化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比较研究。结果:证实了Rpf能对近缘的革兰氏阳性菌一放线菌的VBNC状态细胞具有复苏促进生长的作用,证实了对处于VBNC状态的低GC革兰氏阳性菌Bacillu
本文从分子营养学、分子免疫学和微生态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食品(特别是发酵食品)、益生菌与机体免疫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以期为促进人体和动物体的健康,为自然界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自行筛选的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康宁木霉与白腐真菌的模式菌种黄抱原毛平革菌复合发酵稻草秸秆,通过差重法对发酵过程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定量测定,并以此评价康宁木霉和黄抱原毛平革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状况及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本质素在前28d降解的很快,之后降解减缓;木霉菌和白腐菌对秸秆均能够有效降解,两株菌种复合发酵降解效果更优,复合降解率较木霉菌和白腐菌降解率分
从本实验室保存的8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番茄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T4菌株。通过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T4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菌液能明显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并对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从菌液中提取的蛋白、酶、抗生素类活性物质,对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很强的抑制效果。该菌菌液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生长率可达93%,经100℃和121℃高温处理后的
目的:预测、筛选鹦鹉热嗜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基因,并研究其在感染了Cps的Hela细胞中的表达时相情况。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报道,预测Cps 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原核表达纯化GST-预测基因融合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预测蛋白在感染细胞的定位情况。分别在Cps感染Hela细胞后2h,8h,24h,36h,48h后提取蛋白,以制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原体MALP-2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产生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0)-1),并探讨其相应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用浓度为0-5.0ng/mL的MALP-2刺激15h后,比色法检测HO-1酶活性改变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取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rf2的核转位情
通过恒定搅拌转速实验,发现在发酵初始阶段较低的搅拌转速有利于菌体生长和核黄素生成,而在发酵后期较高的搅拌转速有利于菌体生长和核黄素生成。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即发酵前26h搅拌转速维持在600rpm,之后提高至900rpm,提高了生物量和核黄素产量有一定的效果,但搅拌转速的突然增加也在短时间内对细胞生长和核黄素的生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出多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得到了
本实验通过运用抗生素建立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1/2量汤剂、超微1/4量汤剂、超微1/8量汤剂,分析肠道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肠道微生物数量、木聚糖酶活、蛋白酶活及淀粉酶活均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传统汤剂组的细菌及酵母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霉菌数明显下降。酵母菌数随超微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细菌及霉菌数在超微1/2量时最多,与传
本研究利用液基微量稀释法,筛选了20种中药单体的抗烟曲霉活性,其中小檗碱的抑菌效果最佳。并从烟曲霉的生物学性状、侵袭力及物质代谢等方面评价了小檗碱对烟曲霉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现小檗碱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烟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通过抑制细胞色素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孢子的色素生成。同时,利用Real-time PCR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发现小檗碱作用后,烟曲霉
本文采用两种常规分离培养检测标准方法和普通PCR检测方法,对华南地区采集的300份食品样品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结果发现GB/T 4789. 8-2008检测方法采用26℃中温增菌,由于杂菌生长较快造成干扰大,且缺少显色平板而造成检出率低;而GB/T4789.8-2003检测方法采用4℃冷增菌7天,能较好地抑制杂菌生长,虽然耗时较长但检出率高于GB/T4789.8-2008方法。另外,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