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对Ti-25V-15Cr-2Al-0.2C-x阻燃β钛合金中α相析出行为的影响

来源 :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Ti-25V-15Cr-2Al-0.2C-x(x=0;2﹪Mo;2﹪Nb;0.2﹪Si)阻燃β钛合金中α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空冷不能抑制α相析出,其析出数量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固溶处理后直接时效将导致α相在β晶界和晶内的大量析出,若时效前进行低温固溶处理则可有效抑制α相的析出.
其他文献
用ViewCast软件对φ107mm/φ77mm×80mm的U-Nb合金管形铸件在给定铸造工艺条件下的铸造凝固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初步分析了夹杂、疏松等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首先对ViewCast软件进行修改,以适应铸型的初始条件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要求;所用热物性参数由实测或者文献数据经过最小二乘方法拟合;铸型与环境仅考虑为辐射换热;铸件与铸型界面的换热系数hi=~2000W/m·℃.结果表明:从
本文研究了在单边散热条件下,不同界面换热系数和密度对热溶质对流的影响.模拟密度为7800kg/m时,界面换热系数分别为1000W/m·K,500W/m·K和100W/m·K时和密度为2700kg/m,界面换热系数为500W/m·K时的热溶质对流,分析结果得到,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界面换热系数的提高,沿散热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增大,热溶质对流的效果增强,当界面换热系数为1000W/m·K时,在凝固初
流动场数值模拟一般比较耗时,传统的流动场数值模拟一般采用均匀网格模型,为了保证铸件最薄处的精度,则要采用小的网格单元,这大大阻碍了流动场数值模拟的实际工程应用.本文采用非均匀网格技术来进行流动场的数值模拟,利用基准件来验证了其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与基于均匀网格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及模拟所需时间进行了对比.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非均匀网格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网格数,减少模拟所需的时间,从而使流动场数值模拟更能满
内裂纹是大锻件中常见的薄片状缺陷.裂纹两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即裂纹厚度,对于其高温修复而言是关键参数.本文通过高温保温实验,研究了裂纹初始厚度、保温时间、保温温度与裂纹修复的关系.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裂纹的修复.对于管板用钢20MnMo,在合理的高温修复工艺参数条件下,当裂纹初始厚度小于1.3μm时,经保温处理可以将其修复;当裂纹初始厚度大于1.6μm时,经保温处理难以将其修复,必须通过塑性变形的方法
本文简要论述了气体渗碳中临界碳势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势力学计算的原理及有关结果,并总结了渗层碳化物控制的一般原则和定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本文应用商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了各种情况下三维圆柱体内部球形空洞的热锻闭合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空洞闭合的影响,得到了传统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的良好效果,为合理制定热锻工艺以消除材料内部缺陷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采用其他工艺消除材料内部缺陷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了预应变时效参数对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不同镍铁比钨合金的微观组织探讨了两种镍铁比钨合金力学性能随时效时间变化规律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7/3镍铁比钨合金时效时,抗拉强度随时效时间延长而降低;相同条件下,9/1镍铁比钨合金预应变时效时,其抗拉强度随时效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在镍铁比为7/3的钨合金中没有发现时效析出相,而镍铁比为9/1钨合金在预应变时效过程中析出了细小弥散的β相强化
离子注入是一种有效的表面优化方法.但由于离子行走轨迹的"视线性",它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尤其对于大面积注入和非规则形状工件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末,等离子体注入技术的出现使得离子注入研究与应用有了新的热点.该技术利用工件浸没于等离子体并利用等离子体鞘层加速的概念,使得大面积注入和"保型"处理成为可能.注入可以方便对于复杂形状物体进行而无需工件操作.该技术不仅适用于金属材料、半导体,我们
本文介绍带有复杂曲面的高强度钛合金零件的等温流变成形,它具有节省工时和贵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对那些强度高、形状复杂且机加工困难的零件成形特别适合,本文是流变学理论在材料塑性成形领域的具体应用.
本实验采用平均颗粒大小分别为110nm和30μm的SiC粉利用Nd-YAG脉冲激光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陶瓷复合化处理.经扫描电镜、能谱、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及显微硬度测试表明:110nmSiC粉形成复合涂层与基材间为冶金结合,该纳米级SiC粉在其复合涂层中形成较均匀分布,该厚度约200~300μm复合涂层的形成使铝合金表面显微硬度提高大约2倍,涂层表面及内部可见近圆形孔洞存在;30μmSiC粉形成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