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东垣“天地互为体用”之五运六气整体与部分思维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五运六气临床运用首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tti_s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垣脾胃论卷中之气运衰旺图中天地互为体用四说,察病神机春、夏乃天之用也,是地之体也秋、冬乃天之体也,是地之用也,注重阳气乃春夏之行令,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其他文献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陈无择“司天方”治疗丁酉年四之气之疾病,临床疗效满意.取验案以运气理论进行分析,阐述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探求《内经源文,分析其中与三阴三阳开阖枢相关论述,认为三阴三阳“开阖枢”与“关阖枢”可以并存,不必为求统一强行改动,关键是结合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其深义,从而深入地理解运用好《内经》的运气学说.
运气理论,即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在《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以及《遗篇》中有较详细的专论.古今诸多医家运用运气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并创有诸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传世著作.本文运用运气理论分析丁酉年初之气的气候、物候与病候之间的关系,病案的病因病机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方向,并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人生天地之间,生活起居,不离地域,日月运行,寒暑迁改,皆与人有俯仰往来密切之影响.人体经脉气血与天地阴阳盈虚消长相顺应,然后效法以养生,后方为医.《黄帝内经》论病因有天、人、邪之说,相应有辨天、辨人、辨病,治疗上有司天、司人、司病症的不同层次.所谓的“司天方”就是司天人关系之方,从调整天人关系的角度出发,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调动人体自身的潜能去调理疾病.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
恩师顾植山教授重视五运六气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把握运气病机,强调“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临证遣方用药贵在“因时识宜,随机达变”。时逢丁酉之年,笔者整理跟师运气医案,学习顾老师运气辩治思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易经》象数思维的特点及优势、为什么提出象数科学、象数科学和实验科学的区别、中医学为什么是象数科学、为什么提出体质象、体质象的临床重大意义、五运六气的理论核心、为什么活学活用是五运六气的灵魂等。
五运六气,又称“运气学说”,是经典中医理论宝库中最精深难懂、最博大而玄奥的部分.因此,多年来,许多人或望而却步,或望洋兴叹,而绝少迎难而上、奋力拼博者.今天,来讨论这个内容,希望能在原来的良好基础上,更加注重理论学习,真正弄通弄懂一些传统中医的含义和概念,坚定对未来医学发展的信心.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简介、调周法的理论内涵、调周法的临床研究以及调周法的研究与展望。
冠状病毒虽为SARS的直接致病源,但从运气的观点看,疫毒必藉时气而入侵,得伏气而鸱张.晚清名医柳宝诒、薛福辰都认为:凡病内无伏气,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云:“医必识得伏气,方不至见病治病,能握机于病象之先.”病初发即极度乏力是SARS的重要特征之一.病人多为青壮年者,初见发热,又无大汗,若云热伤气津而见极度乏力,于理欠通.大凡伏气皆病发于里,故早期便可见正虚阴伤.
《黄帝内经》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学术思想,“天人合一”的涵义即是:宇宙间的所有变化,包括时间的周期,地域的差异,均会呈现于生命体,使人体生命亦才表现出相类同的气化活动.由于地域的差异存在是固定的,因此,时间的变动节律即周期以及与人体气化的同步性,是《内经》“天人合一的主体内容.”周期的涵义周期即事物或现象循环出现的时间间隔,真正在循环的不是时间,而是万物.昼夜的交替、月相的盈亏、季节的变换是周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