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尺寸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膜电极(MEA)的尺寸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的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阳极中间本体,CO2气体依次通过催化层、微孔层与碳纸的微孔通道排出,气体在通过微孔通道向外传输过程中会受到毛细压力的作用,并且CO2气体从碳纸上脱附时会受到较强的表面张力作用阻碍;不同的是,在膜电极边缘附近,CO2气体与固体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要比中间本体小。因此,CO2气体在膜电极边缘比中间本体更容易从固体催化剂表面排出而不需要经过微孔通道。膜电极的尺寸可以通过改变周长与面积的比值来进行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膜电极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越大,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要比传统尺寸的膜电极性能更高(例如:长和宽大小相同)。
其他文献
以Ce4+/Ce3+和Sn2+/Sn氧化还原电对作为液流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以硫酸盐为支持电解液,设计了一种新型锡-铈液流电池.通过在玻碳电极上循环伏安测试表明,Sn2+/Sn氧化还原电对在液流电池体系上具有明显的氧化一还原现象发生(图1).在40 mA恒电流下,对组装的模拟液流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池的平均库伦效率、能量效率和电压效率分别达到97%、74%和76.3%(图2).
为了使燃料电池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开发廉价的、可持续的、高效的、优于铂等其他贵金属的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变得日益迫切.在本文中,我们第一次合成了低成本和高效的非金属催化剂——氟掺杂的炭黑(CB-F).其中最好的一种催化剂(BP-18F)的在碱性介质中的性能(电催化性能、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及抗毒性)与铂基的或者其它非铂基催化剂的性能相比处于同等水平.以BP-18F(3 mg/cm3)做阴极的碱性直接甲醇
氧化是制备炭基电催化剂的一种常用处理方法。氧化之后,炭表面的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会进一步影响炭基电催化剂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分析炭基电催化剂的变化对设计有效的电催化剂意义重大。在这里,我们通过用Hummer法对Vulcan XC-72(VXC-72)进行一次和二次氧化,然后在氮气流下加热1 h,从而制得一系列催化剂。旋转环盘电极测量(RRDE)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
为提高氧还原催化剂的高性能,降低成本,本文采用廉价的炭黑(BP2000)作为碳源,合成氮掺杂的碳载铁催化剂,并且发现当加入的铁含量在10%时,该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最好,起始电位超过20%的商业Pt/C约20 mV.
组分可控的超细PtCu纳米网状结构通过曲拉通-100作为结构导向剂于水相中合成。该合成的PtCu纳米晶体对甲醇电氧化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are one of the potential power source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which,however,were limited by the high cost-performance ratio of the Pt-based electrocatalysts i
在电催化领域探寻新的催化剂载体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可行途径。在硝酸钴、硝酸镍的存在下对聚吡咯/TiO2复合物进行煅烧处理得到氮掺杂石墨化碳/TiO2复合载体。与商业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载体负载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甲醇电氧化活性性能。复合载体中的存在的氮掺杂石墨碳和TiO2能提高催化剂的抗CO毒化能力同时修饰其负载的铂纳米粒子的电子结构,提高了该催化剂对甲醇电氧化的本征活性。该氮掺杂的石墨碳/TiO2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由于其众多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甲酸电催化氧化在Pt上主要通过间接途径进行而在Pd上通过直接途径进行.Pd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其稳定性远不如Pt催化剂[1].文献报道高价态的PdOx对甲酸氧化起关键作用[2-3],通过合成过程调控氧化态Pd的含量有望提高Pd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合成方法对碳载钯表面相组成的影响,对比采用Ve与NaBH.还原制备Pd/C催化剂,发现
多孔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催化以及水处理薄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目前该类材料的制备策略主要有两种,包括“自上而下”的模板法和“自下而上”的组装法[2]。本工作采用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以聚苯乙烯-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负载异丙醇钛(二氧化钛前驱体)组装,将两种策略相结合,经过简单抽滤和煅烧的方法,制备了多级多孔材料,即微球控制的微米孔以及微相分离控制的纳米孔。多级孔的存在,将大大提高二
在液相条件下,通过一锅法的实验策略,成功实现了Mn修饰C载体的合成,并后续实现了Pt纳米粒子在修饰载体上的沉积,而并不需要载体的中间步骤处理(例如热处理等)。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以及电化学测试,可以证明Mn的修饰,改变了催化剂的吸附状态。通过在H2SO4溶液及H2SO4+CH3OH溶液中进行的循环伏安测试(CV),见图1(a)及(b),可以看出,Mn的修饰对催化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