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左精索鞘膜囊肿切除+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阑尾切除术1例

来源 :2008年全国微创外科新进展论坛暨第二届东方国际微创外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行鞘膜积液手术及腹腔镜下同切口行多种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 方法:对1例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精索鞘膜囊肿切除+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阑尾切除手术过程的总结。 结果:手术最后改为腹腔镜下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阑尾切除+开放行左睾丸鞘膜翻转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患者治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行鞘膜积液手术及腹腔镜下同切口行多个手术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从其基本概念可以理解,某一阶段突出的是时间性,强调动态变化:某一类型则突出了空间性,强调个体差异。王永炎院士将证候的动态演化性概括为“动态时空”特征。证候这种“动态时空”特征的本质取决于病机变化。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与中枢疲劳的关系密切。实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肝主疏泄的理论出发,认为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影响血和津液的运行、脾胃运化功能、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诸多因素中的部分因素,以肝失疏泄与单胺类神经递质5-HT为切入点,提出肝失疏泄可能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主要因素的假说,建立运动性中枢疲劳模型,选择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这个时期成书的《老子》提出了“治未乱”的预防思想,即主张在祸乱发生之前就采取一定措施,如《老子·六十四章》说:“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476例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患者于2005年11月-2006年10月分别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7家医疗机构的门诊病例。试验采用按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由于现代医学迄今未能完全阐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也未具备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研发安全有效、低毒、不良反应少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于解除患者痛苦、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或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随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概念的建立和发展,根据临床上精神压力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以及银屑病皮损往往对称分布的观察,认为心理应激、神经肽能影响银屑病的病情及病程。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DM)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CDM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1倍,心肌梗死的猝死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左右,在DM患者中,死亡总数的50%-60%是由冠心病造成的。因此,加强CDM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是一个危害全球4.5亿人健康的疾病,远远超过肺癌,中风及心疾患的发病率。骨质疏松普遍被认为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的骨丢失的结果,可是最近,除了由于卵巢生成雌激素的停止导致骨丢失外,最近也有人倡导其他的理论。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自主呼吸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的可能性。方法:本组共128例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麻组98例,年龄15~50岁,平均28.35岁;局麻组30例,年龄18~45岁,平均26.23岁。局麻组用0.5%利多卡因+0.0625%布比卡因浸润麻醉每个手术切口,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麻醉学全程监护(MAC)。每侧切两个长约7mm的皮肤切口。穿入穿刺套管
目的:分析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共施行LC手术115例的临床资料。115例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9例,胆囊息肉10例,急性胆囊炎3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5例,2例为胃大切术后胆囊结石。结果:115例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47±21.43)min,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病人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