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神经元突触损伤的细胞模型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干预的体外模型,探讨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对神经突触损伤的机理及BDNF对ACR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可能通路。方法 (1)将NB-1细胞通过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诱导为成熟神经元细胞后,MTT检测ACR不同剂量(0、25、50、100、150、200和250μg/ml)和不同染毒时间(24、48和72h)对NB-1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CR对突触素I (Synapsin I)蛋白,BDNF蛋白,BDNF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及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2)构建ACR染毒后BDNF干预的神经元突触损伤后修复模型,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ynapsin I蛋白,受体TrkB及MAPK-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在加入受体TrkB的化学抑制剂K252a后观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1)根据MTT试验结果确定ACR染毒剂量为0、25、50和100μg/ml,染毒时间为48h;随着ACR染毒剂量的增加BDNF蛋白表达上升,与ACR染毒浓度呈正相关(P <0.05),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与ACR剂量浓度呈负相关(P <0.05),MAPK-ERK1/2表达上升,与ACR染毒剂量呈正相关(P <0.05);(2)ACR染毒+BDNF干预后,与对照组及单独染毒组相比,NB-1细胞内Synapsin I蛋白表达量、TrkB受体表达量以及MAPK-ERK1/2均有所升高(P <0.05);同时在ACR染毒+K252a抑制BDNF受体后,发现与对照组及ACR单独染毒组相比,细胞内TrkB受体及下游MAPK-ERK1/2表达均有所降低。结论 ACR可致神经突触损伤,刺激内源性BDNF分泌增加;适当条件的外源性BDNF干预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调控下游MAPK-ERK1/2的表达,从而对ACR所致的神经突触的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