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立场--关于建构中国话语文艺理论问题的一点思考

来源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中国话语的文艺理论的论题早已有之,从王国维开始至今,对这个话题的探讨至少有百年历史,但为什么在近两年内这个话题不仅一二再,再二三的重提,而且学术界聚焦的如火如荼?这还是出自于中国当前的历史语境的诉求.鉴于历史语境的击掌召唤,建构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文艺理论,便成为当下重中之重的具有母题意义的话题。但如何建构?这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问题,建构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文艺理论离不开如何对待西方文论、中国传统文论和当下的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现实三个维度。如果从宏观角度审视,首先有一个如何从它们生长的特殊历史语境出发,科学地评判其合理性与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化解、吸收和融合。而在化解、吸收和融合的过程中,首先有一个学术立场的转换问题,即针对的问题域和理论要达到的目的。比如,关于西方的学术资源的吸收问题。
其他文献
  文学理论的生命在于它能够和文学创作实践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学理论创新需要从不断发展的文学创作实践当中吸收营养,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涵,现实的文学实践也需要
会议
  悲剧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在古今中外文论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或者文学表现形式,都有悲剧的审美因素参与其中,也都有经典的作品流传于世。中国和西方的悲
会议
"新学语"是王国维的提法,根据其《论新学语之输入》(1905)的具体语境,基本上可以把"新学语"理解为:进入汉语的与洋化(主要指西洋学从东洋来)相关(未必是首创)的人文学科("文
  在中国古代文学深厚传统和独特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观念、范畴、系统和发展轨迹。然而古代文论传承和研究在二十世纪的遭遇可谓
会议
这是一篇急就之作,仅就当代著名美学家吕荧先生的《美是什么》这篇论文谈点粗浅的意见,并借此发表一些相关的看法.吕荧先生开篇便反驳了美的客观主义观点,认为美不是典型,美
本文旨在探究本雅明与阿甘本思想中姿态批评的相关内容,并澄清姿态批评何以属于政治与伦理的生命政治理论论域的根据.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勾勒阿甘本有关哑口、空无和纯
虽然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出自西方,但是这个命题在被引人中国之后却被赋予了诸多的新意.通过对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背后理论脉络的梳理,会发现,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与其
"文学经典"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开放性话题.对于文学经典的解释不应该是封闭的、一元的和永恒不变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多元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
国内学界先后于1993年和2009年掀起两次盖茨研究热潮,且同时期的其他黑人研究均将盖氏理论视为重要参照系.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盖茨突破了受制于白人文论霸权的视角,重新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