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甲型流感病毒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babaj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甲型流感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患儿感染后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后发生重症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集因呼吸道感染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的患儿鼻咽抽吸物1074例.用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及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阳性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序列进行比较以确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软件使用SPSS17.0.结果:1.IVN S-OIVs检出率:总标本1074份,检出105例IVA阳性(包含S-OlVs阳性15例),阳性率9.8%,检出15例S-OIVs阳性,阳性率1.4%.2.IVA/S-OlVs感染人口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105例IVA感染患儿,男72人,女33人,男:女=2.2:1;年龄1~135月,≤5岁阳性检出97例(92.4%),其中0~2岁阳性检出81例(77.1%),以春、夏季节感染为主.15例S-OIVs感染患儿中男12人,女3人,男:女=4:1;年龄为1~63月,≤5岁阳性检出13例(86.7%),其中0~2岁阳性检出12例(80%),以夏季感染为主.3.1VA/S-OIVs感染的临床特点:IVA/S-OlVs感染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排首位.IVN S-OlVs感染患儿均多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1/3伴有喘息,肺部体征以湿罗音居多.IVN S-OlVs感染后外周血WBC计数升高,淋巴细胞分类为主多见.IVA混合其余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48份(45.7%);S-OlVs混合其余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9份(60.0%);两者混合感染最常见的是PIV3(5例,55.6%).4.IVA/S-OIVs感染后发生重症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15例重症肺炎中,男9例,女6例.病毒混合感染(P=0.027;OR=3.939;OR95%Cl,1.164~13.329)、合并先天性心脏病(P=0.010;OR=8.533;OR95%Cl,1.658~43.929)或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氏菌(+)(P=0.023;OR=7.250;OR95%Cl,1.311~40.098)是IVA感染后发展成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而S-OlVs感染(P=0.32)与重症肺炎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IVA感染率为9.8%,≤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S-OIVs感染率为1.4%,s2岁儿童为易感人群.2.IVA/S-OIVs感染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IVA与常见病毒混合感染率为45.7%,S-OlVs与呼吸道常见病毒混合感染率为60.0%.PIV3为两者最常见混合感染病毒.3.混合呼吸道其他常见病毒感染、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氏菌(+)是IVA而不是S-OlVs感染引起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38儿童外伤性截肢治疗过程为儿童截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分析总结儿童外伤导致肢体坏死截肢患者38例,根据MESS标准≥7分建议行截肢术,同时处理皮肤,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折以及泌尿肛直肠外伤以及颅脑外伤,二期残端修整,术后佩戴假肢及心理干预等.结果:38例病人在经过序列治疗后,全部存活,创面全部愈合,骨折全部愈合,佩戴假肢,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正确处理创伤性截肢在对严重毁损
背景: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导致危重症手足口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探讨NPE发生时血管紧张素Ⅱ系统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于NPE的干预作用,从而为临床防治NPE提供新的突破口.方法:采用小脑延髓池注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诱发家兔NPE模型.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正常组、NPE组、依那普利拉组(Ena组).Ena组造模15min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对高氧暴露下早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 Ⅱ)的影响及其对SH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原代早产鼠AECⅡ,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高氧+SP组、高氧+SP+L703.606组.空气组和高氧组分别在21%和95%氧浓度中暴露24 h,高氧+SP组于高氧暴露前加入SP 1 ×10-8mol/L,高氧+SP+L703.606组于高氧暴露前加入SP 1×10-8
降低儿童死亡率是提高中国人口健康水平和期望寿命的重要决策,也是中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为揭示儿科死亡病例的规律及特点,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本文就酉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住院病例主要死因构成,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高儿科医疗质量,降低医院内小儿病死率,为做好儿童保健及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儿童死亡率与发病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浓度水平的变化,探讨手足口病不同临床型细胞因子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62例的临床资料及血标本;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11个月,平均年龄1.56±0.89岁;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危重症组22例,对照组22例.对各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细胞因子等进行比较,并对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
目的:探讨儿童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 6例儿童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和转归.结果:本组16例病例中均为非艾滋病患儿,血液系统疾病7例,肾脏疾病5例,幼年皮肌炎1例;坏疽性脓皮病1例;联合免疫功能缺陷病1例;高IgM血症1例.14例长期应用激素或化疗药等免疫抑制剂,仅1例联合免疫功能缺陷病未用免疫抑制剂.临床表现:缓慢起病,病史长,在
目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幼鼠模型,揭示内质网应激在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记忆损害机制中的作用,阐明OSAHS儿童认知功能损害机制.方法:74只SD幼鼠随机分为8组:慢性间歇低氧2周(2IH)和4周组(4IH)、空气模拟对照2周(2C)和4周组(4C)、Salubrinal 2周(2SAL)和4周组(4SAL)、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发病现状及其临床-放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来自17家医院的ILD病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的病原学检查,以及血清学的免疫抗体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肺活检,由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以及病理科医生进行多次讨论,对每个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S.p)的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者诊断及治疗儿童IPD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4例IP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临床分离259株S.p的药敏结果,总结IP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分离S.p的耐药情况.结果:(1)本组IPD患儿中男女比为1.35∶1;2岁以内22例,2-
目的:探讨引起重庆地区重症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hAdV)型别及是否存在变异.方法:对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患儿1780例进行分析.重症呼吸感染被定义为并发呼吸衰竭(有异常血气分析,氧饱和度<90%)或中毒性脑病.入院当天收集每个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AP),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腺病毒.对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腺病毒六邻体蛋白的高变区(HVR)和纤维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