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呼吸道飞沫的测量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7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病人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以及某些诊断治疗病人过程中产生的飞沫传播。在不使用食用色素的情况下,采用玻片以及显微镜对健康志愿者讲话和咳嗽时产生的飞沫的大小和数量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初步研究了鼻咽分泌物(NPA)抽取过程以及雾化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飞沫的粒径分布。
其他文献
用装有吸附剂的吸收管采集空气样品,具有设备简单,采样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各国环境监测部门的认可和广泛应用。用气体标准物质制备标准吸收管更接近实际采样过程,并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本研究采用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扩散管(渗透管)标准气体和不锈钢吸收管通过多组分动态配气装置和气体定量吸收系统来制备标准吸收管,有很好的一致性和线性。通过对制备的标准吸收管1年多的稳定性考察表明,用该方法制
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方法。利用多孔的吸附材料可以吸着室内空气中低浓度的有害气体,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测试室内吸附材料吸附性能关键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吸附材料内部传质过程的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吸附函数的无量纲解析表达式,得到了吸附穿透时间和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测试低浓度甲苯对活性炭材料的穿透曲线,得到了活性炭材料对甲苯的分离常数和甲苯在活性碳中的扩散系数。
用交叉流板式显热交换器(以下简称叉流板换)回收新风的热量或冷量可以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的新风负荷。叉流板换的通道形式有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矩形等多种,各种形式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均不相同。实际工程中,叉流板换的空气处于未充分发展的层流状态,Nu数不为常数,入口段的影响也不能忽略。本文提出了根据实验数据和ε-NTU关系式求解各种通道形式对流传热关联式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热交换器会给空调系统带来阻力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的卫生状况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饮用水中的卤代烃主要是氯化消毒的副产物,有关研究表明,不少卤代烃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挥发性卤代烃是生活饮用水重要的有机物污染监测项目,在国家卫生部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建设部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都含有多种押发性卤代烃项目,所规定的检测方法为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本文采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8种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用于空调净化领域的高效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s,HEPA)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该高效过滤器由交错排列纤维组成。模拟时,计算不同运行条件下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及不同粒径范围过滤器的捕集效率,并将数值计算值和文献中的经验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
环境舱法是室内空气品质领域中,对空气净化产品进行检测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环境测试舱的用途、研制意义及分类方法,对各部分的结构构造和作用做了简单描述,对比了大型环境舱与小型环境舱的优缺点,总结了环境舱的材质、结构或体积不同对测试结果带来的影响,给出了对环境测试舱性能的检验方法。
本文应用五氟苯肼进行衍生化采样,通过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大气与室内空气中常见的14种醛酮化合物进行检测。针对包括衍生化试剂的纯化、液态标准品的反应速度、气体的反应速度等在内的衍生化反应机理,以及采样方法、仪器参数等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相关参数,并对一个装修后4个月的房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此方法最低检测限0.03-0.11μg/m3,可以有效对大气与室内空气中常见的醛酮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
通过动态测试法测试三洋电机公司VW-VF10B空气净化器对甲醛的去除性能,探索更为合理的方法以评价空气净化器对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净化器对甲醛浓度为0.3、0.5、0.8、1.0mg/m3的连续空气流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对甲醛的去除速率在0.91-2.78mg/h之间。净化器对甲醛的去除速率随运转时间而降低,但向净化器电解水槽添加水可保持净化器对甲醛的长期去除性能。动态测试条件下,活性炭过滤网在
目的:对北京地区室内环境中甲醛进行测定,了解甲醛的污染状况,分析潜在的规律。方法:依据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在2007年不同的季节进行样品的采集。居室密闭12h,采样时间45分钟,流量0.50L/min。结果:2007年北京地区室内的甲醛年平均浓度值0.12 mg/m3,5~9月检测超
有学者怀疑室内空气污染与心理疾患有一定的关系,但其生物学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室内空气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过敏原(例如螨虫、霉菌、蟑螂排泄物、宠物毛发等),也存在过敏症的“非过敏原性致病因素”,例如“佐剂”和“过敏体质激发原”等。室内空气过敏原与过敏症的密切关系己得到明确的公认,同时过敏性炎症症与心理疾患(例如自杀行为和抑郁症)的关系是目前国际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过敏原(例如花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