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含稀土磷精矿浸出过程工艺条件研究

来源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温度,酸过量系数,液固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2O5浸出率的影响,确定新华磷矿浮选磷精矿湿法磷酸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浸出过程中稀土的流向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左右,液固比3:1,酸过量系数1.05,反应时间4 h条件下,P2O5的浸出率达到97.12%,磷精矿中稀土进入磷酸中的分布一般低于40%.
其他文献
在对海绵钛现场生产工艺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杂质元素Fe、O、N的含量对海绵钛产品的HB(布氏硬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原料质量及改进生产工艺来进一步降低主要杂质元素Fe、O、N的含量,从而提高海绵钛产品的质量等级.
氢是金属中的有害元素,在退火热处理和自然放置过程中逐渐析出.用SrCe0.95Yb0.05O(3-α)质子导体作为固体电解质,α-YHx+YH(2-δ)作为参比电极,Ni丝作为电极引线组成氢传感电池.实验采用帽形和圆片形质子导体两种结构形式的电池,分别对16Mn稀土钢中的氢分压进行了测定,获得钢中氢分压与温度的关系式:帽形质子导体:lgPH2=-12.832+1.18×10-2T(623~776
向含钒钢渣中添加SiO2和Al2O3进行成分调整后,在1873 K条件下恒温60 min,反应后剩余碳粉和金属相聚集在坩埚的中央,结构松散,还原后的渣凝固在周围,容易实现渣铁分离.当碱度为0.91,Al2O3含量为22.6%时,碳热还原后钒在铁-渣之间的分配比最大;钒、锰、磷在铁-渣之间的分配比随CaF2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aF2添加到渣重量的3%时达到最大,CaF2添加到渣量的3%以上则钒、
高炉大型化及喷煤技术的应用,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煤岩理论及方法科学配煤、建立配煤专家系统预测焦炭质量,均可达到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并提高焦炭质量的目的.利用煤岩分析对宣钢炼焦用煤进行评估,并且通过与单煤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相互比较来评价炼焦煤的质量,对配煤炼焦生产提出指导和改进意见.
为了使洗煤废水能够循环利用以及处理后的煤泥能够回收,采用硼泥-聚丙烯酰胺(PAM)联用方法处理洗煤废水.分别考察了硼泥投加方式、质量分数、投加顺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试剂的最佳投放配比.结果表明,采用硼泥-PAM混凝沉淀法处理洗煤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上清液SS含量达到48.5mg·L-1,COD去除率达到99.7%,沉降的污泥比阻值为0.887×1010cm/g.
熔体发泡法是制备新型功能材料泡沫铝的主要制备方法,本文介绍了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铝的工艺工程,并对影响泡沫铝孔结构的关键因素:增粘剂加入量、发泡剂加入量、发泡剂搅拌时间以及保温时间进行研究,得到了制备孔结构均匀泡沫铝材料的良好条件.
以含钛高炉渣为原料,制备了粉状抗菌材料,采用抑菌环抗菌标准来确定材料的抗菌性能,通过对大肠杆菌的生物的抗菌实验,评价经过改性处理后的含钛高炉渣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800℃焙烧后的高炉渣粉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经过紫外光激发、太阳光照和无光照样品的抗菌性由大到小;AgCl的掺杂显著地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性能,而V2O5的掺杂对该材料抗菌性能的改善不理想.
首次提出采用“配矿-KOH熔盐分解-水浸出”的新工艺来处理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探讨了矿物铌/钽质量比、分解温度、碱矿比、分解时间和矿物平均粒径等因素对铌和钽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处理条件下,铌和钽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5%和93%,较现行氧氟酸工艺提高10%左右,大大提高了难处理钽铌资源的利用率. 用无毒的KOH熔盐取代现行工艺中高浓高毒性的氢氟酸作为反应介质,从生产源头削减了F的三废污
采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Mn-β-Al2O3固体电解质.在950~1150℃温度范围内,频率10-1Hz~1 MHz,测定了固体电解质的交流阻抗谱,采用Autolab4.9软件拟合等效电路.该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在2.48×10-2~6.67×10-2S·cm-1之间,电导激活能为0.806 eV,得到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式为:Ln(σT)=15.70-9357.36/T。以Mn-β-Al2o3作为固体电
通过对明胶和添加剂A在模拟电解液中电积4 h,24 h和在工业电解液中电积60 h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复合添加剂A在改善电积阴极锌表面质量、电流效率和电能消耗等方面优于明胶,且随着电积时间的延长,这种优越性更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