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世纪迄今我国孝文化研究概况(提纲)

来源 :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字学家唐兰等指出,“孝”字在西周金文中是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的形象。也有学者指出,“孝”的本义是敬老,并不专指父母。
其他文献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伦理规范。近代以来,在西方平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的冲击之下,相当多的近代知识分子开始对传
会议
“孝”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阶段的产物,但它产生、形成的语义基础却是本于高级动物的“动物依存”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它所体现的最突出的社会特征是人际秩序,因此,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研究孝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孝道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古人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足见人们对这一伦理德目的重视程度。那么,孝道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古代具体包括什么内
@@“孝”的观念在我国产生很早。由于农业社会的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浓重的民族。历来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任何人都离不开家庭生活,家庭又是人们走向社会
会议
@@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就是要把握传统文化的二重性。世间一切事物,都有普遍和特殊两个方面。作为一个事物,它总有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或个性;同时,它又
会议
@@据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
会议
魏鹤龄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1952年,魏鹤龄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代电影人,魏鹤龄以他深沉、含蓄、质朴、典雅
@@当前中国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地延长了。死亡率在降低,出生率在下降,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无可否认我们已经进入
会议
@@孝是儒家文化的起点,也是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孝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大致经历了孝行、孝德、孝道、孝治等几大阶段,最终走向成熟,成为中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