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桉全分布区种源——家系综合选择研究

来源 :2004年南方林木遗传育种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6年生21个种源220个家系的尾叶桉种源--家系方差分析结果,并且分析了采用配合选择、家系选择和混合选择3种方法构建的育种群体.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物候期观察、生长与结实观测、形态特征与数量性状调查分析、大树高接与小苗扩繁对比试验和经济性状及效益评价,选育出了黄花梨芽变新品系--西塘梨.该品种具有树势旺、抗性强、丰产性好、果实大、果型佳、品质优、营养成分高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多球果型马尾松是马尾松种群内的一个具特异性状的变异体.在多球果型马尾松雌性生殖枝上,能够着生40~80个球果(大孢子叶球),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93个以上.而在常见型马尾松的雌性生殖枝上,通常只着生有1~8个球果,最常见的是着生2~4个球果.本文对多球果型马尾松和常见型马尾松在生长状态、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性状发生机理、生长和发育规律以及繁殖特征等方面,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
本文以福建省漳平五一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通直度、高径比、冠径比、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宽度、管胞长宽比等性状,发现家系间除管胞长宽比性状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均达差异极显著,暗示着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8年生林分内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以树高性状为最高(0.691),其次是木材基本密度(0.640).各性
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无性系,通常采用剪顶包扎菌液接种和伤根淋灌菌液接种技术,通过研究探索出用WFT接种技术测出的结果更接近林分发病情况.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经生产实践证明,其中MLA、ZU6、W5、LH1、LH2、LH3、SH1、
本文对3年生尾叶桉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的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及开花结实率的遗传分析表明:随林龄的递增,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的遗传力在种源、家系和单株3层次逐渐变小并有稳定的趋势,且种源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利用BLPs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育种值,并对建园家系、个体进行筛选,为种子园的遗传间伐提供依据.经遗传分析表明,尾叶桉SSObs种子园的遗传遵循加性+显性基因型遗传模式.
S-RNase是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雌蕊的基因产物,它降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花粉mRNA或rRNA,导致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本文借鉴日本梨S-RNase基因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沙梨48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系统检测和DNA序列分析,从中国5个沙梨品种中发现了7个新的S-RNase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S11-RNase、S12-RNase、S13-RNase、S14-RNase、S15-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叶片外植体高效再生系统建立的研究,筛选出毛白杨叶片分化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1.0mg/L+ZT0.3mg/L+NAA0.3mg/L.并以此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配方,比较了6个不同无性系分化能力的差异,研究了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的叶片、不同外植体类型对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其叶片再生能力差异显著,6个供试无性系中,以L5和L2再生能力最
本文对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1)林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技术和研究历史;(2)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林木分子生物学项目;(3)林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4)我国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红花檵木与檵木花的数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檵木4数性花占96.2%(花瓣、雄蕊、退化雄蕊、萼片均为4数);野生红花檵木4数性花约占50%;红花檵木栽培类型以5数性花居多,不同类型品种花的数性结构亦有差异,总体变异规律为:近期栽培品种双面红类5数性花>中期栽培品种透骨红类>早期栽培品种嫩叶红类.利用花的数性表型变异探讨了品种的演化历史和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本文在论述城市森林概念、内涵、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视已经驯化于本地的外引树种及杂交种,在人为便于控制的环境内,栽植多样化的树种.城市森林树种的遗传改良工作,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将主要的有价值的乡土树种纳入改良范围,着眼当前,照顾长远,多种途径并进,实施多目标育种,多向性选择,将风景观光林等树种中,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性状列入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