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焚烧炉PyronuidTM污泥焚烧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来源 :2012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流化床焚烧炉PyrofluidTM污泥焚烧系统的构成及特点,着重阐述了其能量回收和烟气处理的独特设计。同时针对中国污泥的特点,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泥焚烧路线。全球应用实例证明,该工艺是一种简单、清洁和环保的污泥处理工艺。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污泥中温消化和热电联产在青岛麦岛污水处理厂二期(140 000m3/d)的应用,其消化污泥来自化学强化高效沉淀池Multiflo(R) Trio.初沉污泥和曝气生物滤池Biostyr(R)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此种混合污泥沼气产气率高,经中温厌氧消化所产沼气全部用于发电,可满足全厂65%以上的用电需求,回收的余热可加热消化池的污泥,经济效益突出.VWS作为项目的设计者,从处理流程、主要工艺
本研究将污水源热泵和新型内循环厌氧消化器集成起来实现了污泥的低耗高效厌氧消化:利用热泵从污水厂中水中回收热能,以使内循环消化器在高温下运行,厌氧消化获得的清洁能源沼气可以供给污水厂做动力或者发电。热泵的能源利用率比燃煤锅炉和燃气锅炉高出40%。这种工艺可降低污泥高温厌氧消化能耗和处理费用,对污水厂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有积极意义。
以氧化镁、氯化镁等无机碱性镁化合物,并加入氧化钙、硫酸镁、磷酸、磷酸二氢铵、草酸、增稠剂、络合剂等改性剂,制备了一种高效的污泥固化剂,并对反应机理做了初步解释.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比例下将固化剂投入到污泥中,在7d后污泥的含水率可由原来的87.713%降低到39.782%,效果明显.
本文主要论述ATAD(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工艺工程化应用中的关键运行参数,通过长期运行的试验数据分析,探讨DO、污泥停留时间和温度对运行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在56℃、液相DO值为2~3mg/L、固体负荷不大于3.1Kg-VSS/m3/d时,可达到40%的VSS去除率。而维持高温条件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通过热平衡分析发现,对进出泥进行热交换以回收蒸发潜热十分重要.
本文对剩余污泥的热预处理、超声波预处理、臭氧预处理、碱预处理、微波预处理等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着重探讨各种预处理方法对于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效能方面的研究。今后剩余污泥预处理方法的研究可以重点研究臭氧和碱投加量对促进剩余污泥中有机物水解产甲烷,以及微波的非热效应对剩余污泥产沼气效能的影响。另外,多种预处理方式的联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方向。
为实现污泥在厂区内减容减量,南京市排水管理处在下属单位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构建了一套高干脱水系统,进行污泥脱水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使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水率从95%直接降到50%左右,与现有脱水系统相比,污泥减容60%,不仅大幅节约厂内污泥处理成本,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污泥外运处置的成本和难度。
通过对污泥特性的再认识,阐述污泥处理的核心任务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减量化。针对降低污泥含水率,分析和比较了现有的各种方式,指出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是经济性较佳、衔接性最优、环保性最好的方式。围绕深度脱水工艺,总结了当前深度脱水工艺研究存在的误区,提出一种基于化学改性机理的新型深度脱水工艺,可实现出泥含水率低于45%,并介绍了该工艺的机理、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和实际工程应用。
污泥的深度脱水干化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通过对污泥主要处理处置技术分析表明污泥的深度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技术环节。模拟恒压压滤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是较好的表征污泥深度脱水性能的指标。从污泥性质、调理剂预处理、过滤压力及操作、过滤介质等方面探讨了对污泥深度机械脱水的影响。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其脱水程度直接关系到污泥后续的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价值。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机械难脱水的污泥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受污泥性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对城市污水厂生物污泥进行厌氧培养,考察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及分布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与电渗透脱水后污泥最终含水率成正相关性;当蛋白质与多糖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循环流化床一体化污泥焚烧技术首次在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应用,污泥处理量为100吨/日.业主单位是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指挥部,系统设计单位是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建设单位是中建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由天津华北工程监理公司监理.2010年8月至9月,通过设备单体冷态调试和系统联合冷态调试,考察了设备的运行工作特性,为系统的热态调试提供基础数据.冷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