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还田对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南永州对稻草翻压、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不还田不覆盖进行了连续三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结构,稻草覆盖比稻草翻压的改土效果更为明显;稻草覆盖在烤烟生根期的保温作用不如地膜覆盖,烤烟进入旺长期以后,稻草覆盖土壤温湿度变幅较小,能够维持相对适宜的温湿度状况,而地膜覆盖及裸栽处理烤烟整个生育期土壤温湿度变幅较大,不利于烤烟生长.
其他文献
2000/2001年及2004/2005~2006/2007年共4个年度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的10个省(市)进行油菜钾肥田间试验132个,研究当前生产条件下钾肥的施用效果和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施钾油菜籽平均增产率18.0%,增产量358 kg·hm-2;施钾和不施钾处理钾素(K2O)效率分别为14.7 kg·kg-1和18.1 kg·kg-1,每生产100 kg籽粒需吸收K2O 7.4
本文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作为大城市郊区的典型代表区域,分析其1980年以来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1982年、1990年和2007年三期土壤养分调查数据,揭示了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对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兴区26年来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增加迅速,各项农业投入都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则略有降低。2007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系
本文根据统计资料,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对南京市耕地的时空变化、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1984-2000年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较缓慢,2000年后减少速度加快,几乎是2000年前的15倍.1984-2003年耕地减少总面积的59%被农村居民点扩张占用,22%被南京市区扩张占用,14%被乡镇扩张占用,5%被县城扩张占用。耕地利用从粮食作物为主发展到粮食作物、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并重.南
通过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土壤样品后,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研究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采用两次沉淀,用(C2H5O)3NH络合,MgCl2作载体,2%的NH3-NH4Cl溶液洗涤可以有效除去土壤中大量的Al、Fe、Mg、Ca、K、Na等干扰元素.上机时溶液酸度以2mol/L的HCl溶液酸度最好,且上机测定时积分时间确定为60S能很好的消除记忆效应.且测定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和准确度都在
水旱轮作是我国重要的作物种植系统,在确保作物稳产、高产和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集约化种植条件下,农田钾素亏缺已成全国性问题,土壤供钾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首先从土壤系统、作物系统、水系统分析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钾素的循环;然后论述了水旱轮作体系中钾素的平衡,钾的输入途径包括施肥、降雨、灌溉水、粪尿肥和秸秆还田等,钾的输出途径包括作物移出和钾的淋失.最后展望了当前水旱轮作体系
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利用15N示踪技术得出黑土农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的土壤固持和供应氮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单施化肥的常规土壤管理方式(Ⅰ)、高量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的土壤管理方式(Ⅱ)以及低量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的土壤方式(Ⅲ)下的小麦、玉米带走的土壤氮没有显著差异,而带走的化肥氮差异显著;大豆带走的土壤氮和肥料氮均有显著差异.在三种土壤管理方式下小麦、玉米、大豆带走的肥料氮比例高低顺序均为:管
对海南省三亚市82个水果瓜菜种植点的土壤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计算单项因子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果蔬地土壤整体上为清洁无污染水平,个别地方出现轻度污染,其土壤Hg、Cd、Cr、Pb、As平均含量分别为48 10-3mg·kg-1、0.12 mg·kg-1、13.53 mg·kg-1、36.70 mg·kg-1、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硅、腐殖酸对Cr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不仅能显著增强小白菜体内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轻Cr胁迫对小白菜的过氧化损害,还能提高小白菜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在试验所设置的3个硅水平中,低浓度硅(1.0 mg.kg-1)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腐殖酸也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但是对提高小白菜产量
转Bt基因作物可通过根系分泌物、花粉或作物残茬等方式向土壤释放Bt毒蛋白,而进入土壤的Bt毒蛋白是否积累以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关注.本文以中南地区不同土壤胶体(红壤、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为材料,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288 K,298 K,308 K)Bt毒蛋白在土壤胶体表面的等温吸附,并通过化学计算得到了蛋白吸附的热力学参数.此外,本文还研究了298
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山西省永济市不同土壤类型上土地利用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和潮褐土是永济市的主要土壤亚类,耕地和居民工矿用地在各类土壤上均有分布且嵌块数目最多,各类用地在各类土壤上嵌块体平均大小相差不大且都较小,除园地在棕壤上的嵌块体大小最为0.71 km2/个.永济市土壤土地利用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