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下脚料制备生物柴油

来源 :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预处理后棉籽油下脚料为油源,甲醇为酯化剂,分别经硫酸催化下的预酯化和碱催化下的酯交换反应和系列分离精制工艺,合成了生物柴油,并以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以气相色谱测定了产品中脂肪酸甲酯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预酯化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h,醇油质量比1:1,催化剂用量3%,该条件下,预酯化的酯化率达到85.5%;而碱催化下的酯交换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h,醇油质量比0.4:1,催化剂用量1%。该条件下,酯交换后生物柴油的产率可以达到61.4%。经测定,减压蒸馏后的生物柴油中的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到98.64%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从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故障测距原理几个方面将贵广II回直流工程和天广直流工程的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进行比较,除系统构成方式不同之外,其技术性能及故障测距原理基本相同。
新乡变侧220KVI新鲲1线路侧B相OY引线对A相OY放电短路,新乡变侧WXH-802装置故障后13.3ms相间I段启动动作停信,由于CT饱和,故障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并且出现了零序电流分量,纵联距离保护停信有中断未出口。本文根据CT饱和引起的新鲲拒动问题,从微机线路保护的算法着手,分析了三种算法在CT饱和情况下的各种超越行为,并针对WXH-802装置采用的二阶差分全波傅氏算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CT
随着电力运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渐形成,维持电力系统的经济可靠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的重点也逐步转向了对辅助服务的有效获取和定价。本文通过对AGC机组的调配问题的研究,介绍了一种考虑到联络线偏差的确定AGC容量需求的框架和在目前的电力市场机制下针对不同需要来处理调节分配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基本特征。
从无功优化的定义、分类、控制变量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剖析了现代电网无功优化配置的内在机理。讨论了无功优化软件建设的构架、模块、程序流程及其所采用的两种实用化优化算法,分析其工程应用中优化效果不佳的一些原因,并建议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指出了无功优化对在线自动电压控制(AVC)的支持作用。
以松香、2-乙醇胺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进行超声波协同酸异构和胺化反应单离枞酸的研究。在松香树脂酸异构过程中,通过正交优化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超声波频率、搅拌转速、盐酸用量对异构松香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异构条件为:超声频率47.2KHZ,反应温度55℃,盐酸用量0.06ml 盐酸·g-1 松香,反应时间40min,搅拌转速300r·min-1,在该操作条件下异构松香的收率达94
首次研究了胡芦巴渣中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在溶剂筛选以及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优化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90%的乙醇对胡芦巴渣中黄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70℃、料液比1:12条件下提取2h,提取2次。研究结果对胡芦巴黄色素提取技术以及胡芦巴资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该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微生物调剖、微生物单井处理法和微生物水驱这三种采油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并指出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仍存在对油藏中微生物的认识、现场检测技术、物理模拟实验等三方面问题,最后论述其今后发展前景。
针对传统乙酸乙酯生产受化学反应平衡限制,共沸物种类多,且反应产物乙酸乙酯和水互溶度高,导致后续分离流程复杂、生产过程高能耗、高物耗,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应用热力学原理有效指导乙酸乙酯生产过程强化及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针对核心的反应分离工艺过程改进,在工艺过程瓶颈分析基础上研究开发新型节能流程,从源头降低工艺总用能与过程(火用)损耗。首先对乙酸酯生产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产品乙酸乙酯和水移出与生成比
Appling a thermochemical liquefaction process to convert marine microalgae,Dunaliella tertiolecta(DT) and their industrial by products,Dunaliella tertiolecta residues(DTR) into bio-oils(MO-1,MO-2)in t
采用欠电位沉积(upd)的方法在Pt表面沉积Cu 制备出upd-Cu/Pt电极,然后将其置入氯金酸(hAuCl4)溶液中,通过置换制备出测试所需的Au/Pt电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铂金(Au/Pt)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 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0nm,且均匀地分散在Pt电极上。以磷钼酸(H3PMo12O40,PMo12)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溶液的添加剂,对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