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剥内扎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能减少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降低痔复发率的手术方式。 方法:将14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在埘照组外剥内扎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比较两组疗效、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两组疗效均为100%;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5±3.2天、16.8±3.1天;术后切口水肿分别为21例、56例,残留皮赘分别为5例、31例;肛门狭窄分别为1例、15例;半年复发分别为4例、14例;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笋发症、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外剥内扎合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可以减少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残留皮赘、切口水肿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降低痔复发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人环形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54例老年环形混合痔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伴发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7例,慢性肺疾病12例,前列腺肥大2例,失血性贫血5例。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20个月,随访率为96.2%,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8天,其中术后肛缘皮瓣轻度水肿4例,经用痔疾洗液坐浴后好转;肛门疼痛4
PPH(pre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作为治疗痔的新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研究应用PPH加中药芍倍注射术治疗重度痔85例,取得满意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吻合器痔固定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Hemorrhoids)与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吻合器痔固定术组(吻合器组)61例和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59例。对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注射止痛药次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研
目的:探索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外痔切除内痔结扎硬化剂注射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后遗症、切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排尿障碍、疼痛、肛缘水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
消痔灵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痔病已有近30年的历史,因操作简单、耐受性好、安全有效,而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医生们不仅按照四步注射法治疗痔病,而且根据各自应用后所积累的经验对操作方法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自己日常应用的方法。消痔灵虽然可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消痔灵注射术同其它任何技术一样,在应用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史兆歧教授曾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撰文对这些问题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阐述。他认
目的:痔蒂两种结扎方法术后恢复过程有着明显差异。方法: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对254例采用7号丝线单纯结扎痔蒂(治疗1组);273例采用7号丝线缝扎和加固结扎痔蒂(治疗2组)。对切口愈合时间、结扎线脱落时间、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组254例,切口愈合时间13-28天,平均19天;结扎线脱落时间:3-7天;切口感染9例,占3.54%。治疗2组273例,切口愈合时间16-38天,平均25.6天
从1998年11月至2004年6月,本研究观察了利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以出血为主要症状并与外痔切除相结合治疗以痔脱出为主要症状的共933例内痔及混合痔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的: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方法:将90例环形痔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各45例,并对患者进行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随访3个月~1年,两组间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失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安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固定术(PPH)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相关因素,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的安伞性。方法:回顾分析518例痔病患者行PPH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8~20分钟。平均为14.8分钟;大部分患者(80%)在术后3~5d出院;随访1~20个月,随访率为94.5%(490/518)。手术后并发症共73例,术后肛门疼痛8例(10.9%);尿潴留24例(32.8%);吻合口出血
1975年,Thomson提出了“肛垫”学说,推动了人们对痔的重新认识,同时也带动了痔的治疗方法的变革,尽可能保护肛垫功能已形成共识。PPH手术作为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一种新技术,在我国开展7年来。已施行了数万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一些需要重视与改进的技术与方法:PPH术的优点远远多于缺点,有些新的认识和技术的革新,并发症的防治仍是不可忽视的。PPH中的荷包缝合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