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条纹病毒病和中国小麦花叶病的初步鉴定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小麦上病毒病种类较多.先后发现的有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cerealmosaicvirus,NCMV)、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WYMV)、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lowdwarfvirus,BYDV)、小麦"绿矮"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其中小麦梭条花叶病曾大面积流行.2005年春天以来,江苏小麦上又发生了多种病毒病,除了以上4种,还出现了2种新的病毒病害.病害一在症状、流行规律上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极为相似,一般都将其作为小麦梭条花叶病来对待,然而该病在抗WYMV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上发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病毒病;病害二的症状与江苏近几年大面积流行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十分相似,同样与灰飞虱的发生密切相关,推测可能是RSV侵染小麦所致.为此对这2种病害进行了诊断,本文报道研究结果。
其他文献
木质素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物理抗菌物质。它与HRGP(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一起作为结构屏障物,起着强固细胞壁、保护细胞免受病原菌侵害的作用。在植物病原物互作过程中,木质素的增加是植物抵御病原物、增强抗病性的重要机制。已有研究表明:在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中抗病品种木质素的积累速度和积累量高于感病品种,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组织中的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在植物一病原菌相互作用中,寄主细胞壁木质化是抗病反应
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灰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ricinus),绒粘盖牛肝菌(Suillus tomentosus),血红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与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aoctonia solani)的相互作用,几丁质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及酶活力做了研究。结果表明,4
泡桐为玄参科(Scorphulariaceae) 泡桐属(Paulownia)落叶乔木的通称,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泡桐丛枝病(PawB)一直是影响泡桐种植的限制因素,其病原为翠菊黄化组的泡桐丛枝植原体,可通过茶翅蝽等昆虫介体传播。在一些地区2-3年生的泡桐发病率达20%-30%,感病后小树枯死,大树生长缓慢,材积大减。随着泡桐栽培面积的扩大,丛枝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
药食两用蔬菜──紫背天葵为菊科植物,2006年作者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首次发现其感染一种病害,此病对人工栽培紫背天葵的产量影响极大。为了解这种病害发生情况,以便生产上有效控制其危害,作者通过田间调查、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与寄主范围测定,证实了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细菌性病害──青枯病,并对该病的症状及其危害特点作了研究。该病原菌与茄科劳尔氏菌至少有10种相同的寄主,其中紫背天葵等6种植物是茄科
从实验室保存木霉菌株中选取绿色木霉菌提取总DNA,根据Genbank已发表绿色木霉几丁质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2条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pMD18-T克隆载体,转化JM109。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并对所获得的碱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同已发表序列进行同源相似性分析。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咸阳发生,发生面积曾经超过10000hm,个别田块危害较重,对春播、夏播制种田造成严重损失,同时对夏玉米丰产已构成威胁。 为了进一步摸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危害及损失,选择有效药剂开展防治,控制其危害,在现有的抗病毒制剂中筛选出最佳药剂,特设此试验。
果业是咸阳的支柱产业,全市苹果栽植面积13万hm。苹果炭疽病每年发生面积达4.5万hm,已成为影响苹果生产的主要病害。特别是2003年,苹果栽植面积较大,由于多种条件适宜,这一年成为苹果炭疽病发生最重的一年。为此,积极开展苹果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研究,分析其发生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有效地控制了苹果炭疽病的发生危害,2004年以来,苹果炭疽病发生和危害已逐年减轻。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是禾本科作物模式病毒,该病毒曾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和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外研究者对该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 Heim)又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日本称之为白色松茸,口蘑科口蘑属担子菌。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香港、云南等地均有自然分布,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因其耐贮性好,适于鲜销与干制加工,成为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的新菇种。然而,由于病害的影响,致使金福菇减产,甚至失收,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方面,而对于金福菇
介绍1997^-2005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干早区对伽师县、库车县和阿瓦提县3个相互隔离的绿洲中的甜瓜霜霉病流行系统进行了9年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甜瓜霜霉病远距离传播的三级空间结构,一个甜瓜霜霉病流行系统单元是在一个绿洲内围绕可提供初侵染病原的黄瓜温室区而形成的,其空间结构分为区系(包含若干种植区)、种植区(包含若干田块)和田块三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