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冬季新疆北部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成因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0年1月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实况资料和T6390场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天气的特征及这次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2010年1月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天气具有降雪强度强、降雪范围广、降雪量异常偏多、积雪深度异常偏厚、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等特点,属60年不遇.阻塞形势建立并长时间维持为连续性大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西伯利亚冷涡是造成连续性大暴雪的天气尺度影响系cc统,冷涡外围强锋区中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和700hPa辐合线、850hPa暖切变、西南急流以及地面气旋是大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高低空形势场、急流和锋区以及中尺度的动力、水汽因素的有利配合为连续性大暴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大暴雪发生在高空锋区短波槽前的暖平流区、700hPa辐合线、850hPa暖切变、西南急流、地面气旋暖区、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以及水汽通量辐合区的重合区域内.暖区大暴雪发生过程中,阿勒泰地区上空始终维持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纬向垂直环流圈,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区的输送,使得阿勒泰地区上空的低值系统和锋区得以维持和加强.高空急流加强了大暴雪天气的上升运动;持续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将里咸海地区的高温高湿不稳定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阿勒泰地区上空,为连续性大暴雪天气提供了热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条件.阿勒泰山脉的特殊地形,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和锋区加强,系统移动滞缓,有利于暴雪云团的发展和停滞汇集,使降雪量增幅.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51-2009年NCEP/NCARReanalysis 2.5×2.5格点逐日高度场和部分年份的逐日风场、温度场资料以及1951-2009年160站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围绕东北冷涡的定义,参考识别阻高的T&M方法和张丰启的八点判断法,建立了识别和监测东北冷涡的客观方法.程序可以进行单日冷涡识别、冷涡过程识别.产品包括冷涡强度纬度-时间剖面图、经度-时间剖面图以及影响区域和影响程度图.利
西北地区东部陕西地理环境复杂,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巴山地,地质复杂,是我国山地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气候上,陕西自南向北横跨中国三个气候带,即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分别对应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在这样特定的地质和生态环境下,持续性暴雨除了带来水资源外,也会诱发山洪、泥石流给当地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对其研究非常重要.近50年陕西持续性暴雨中,影响较大的是200
利用2005~2009年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常规物理量场、以及日本数值预报资料、T213数值预报资料等,对我国MCC致洪暴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表明:(1)我国MCC发生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6月份是MCC高发期,7月份次之;20:00~06:00是有利于MCC发生的最佳时段,午夜00:00~01:00是有利于MCC发生的最佳时间.我国MCC在生成原地具有稳定少动的特点.(2)MCC是在有利的大
本文将数字滤波初始化技术应用于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模式,通过对不同的模式分辨率的分析研究数字滤波初始化对初始场重力波振荡的过滤作用及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滤波初始化技术有效的滤去了初始场中的高频重力惯性波振荡,当选取模式分辨率较高及有降水出现时采用数字滤波初始化对初始场中包含的重力惯性波振荡进行过滤更必要;(2)数字滤波初始化方案对模式的初始场有较明显的调整,且这种调
本文首先回顾了非地转湿Q矢量研究工作进展,介绍了各种非地转湿Q矢量计算表达式之间的差异及各自诊断特点,并指出它们在计算上都需要两层资料,有的甚至同时还需要前、后时次资料.然后,结合1991年7月5日-6日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针对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Hs),比较分析了仅需要一层资料与需要两层资料的不同计算方案对Hs以及Hs拉普拉斯项(Hd/Cp·p▽2h(Hs))计算结果的影响.接着,
利用实测暴雨资料,运用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青藏高原东侧2005年7月18日至19日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湿Q矢量的辐散、辐合场的相间分布和低层的最大辐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700hPaQq矢量散度场不仅将暴雨区反映出来了,而且散度辐合中心与降水中心对应.进一步把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分析表明:准地转的大尺度系统与非地转非绝
本文通过使用常规观测及卫星、雷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出现在7月上旬,川南地区前期处于副高外围,积聚了丰沛的水汽和高能量,高空200hpa受青藏高压反气旋辐散控制,过程开始,500hpa副高很快东撤到华南,川南形成低值系统配合低层冷平流辐合,形成斜压抬升机制,造成川南暴雨.在这次暴雨过程中,主要针对T639数值预报进行检验,发现其风场以及雨量预报都不理想,但850hpa(
通过对1998年高原低涡移出与未移出青藏高原的情况分析,利用Micaps历史天气图、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资料、美国NCEP/NCAR提供的分辨率为1o×1o的再分析资料,对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2个高原低涡活动过程进行低涡强度、厚度、降水特征、风的对称性、垂直运动特征等对比分析,涡柱的斜压性、位涡的诊断分析,与温度、涡度纬向垂直剖面分析,得出了移出与未移出高原低涡在低涡结构特征上的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对秋季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简称"盆西北")的两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发现影响秋季盆西北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东高西低环流形势,巴尔喀什湖低槽稳定并分裂小槽东移,副热带高脊线在30oN附近且稳定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中低空急流在盆地西北部上空呈气旋性旋转并带有很强的垂直风切变,带来强的动力动力辐合,850hPa上来至华北高压底部的偏东风气流与龙门山脉形成的地形辐合,这些强的动力辐合是
本文对2009年1月3日天津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1月2日至3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北部等地出现较大范围降雪.此次降雪具有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各区县降雪量均突破历史同期最大值,本文充分利用了NEC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水汽输送对暴雪形成的具体影响,为今后实际预报起到一定参考意义.通过对天气形势分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