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应用滞洪水库生态补水初探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是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不足是三地共同面临的困境.由于三地多年过度用水,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康的河湖水系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承载着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实现美丽中国的渴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其他文献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变化环境的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水短缺、水灾害、水污染以及水生态退化等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水安全状况的评价在防洪、抗旱、减灾等以保障水安全为目的的活动中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关于水安全问题还未形成统一、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水安全评价方法的技术背景、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将其划分为单指标评价与多指标评价两大类,并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变化环境下水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居民集中,又有交通枢纽、铁路干线,是国家运行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其所入驻的大型骨干企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确保城市安全稳定、经济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城市防洪减涝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城市洪涝造成的灾害问题,如何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以及拟定除涝减灾对策做一探讨.
干旱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和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区域旱情的动态监测对于抗旱减灾至关重要.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提供了区域旱情动态监测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基于植被状态指数、温度状态指数和植被健康指数开展我国的旱情动态监测工作.为评估遥感旱情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使用基于统计上报资料的旱情制图产品和国家气候中心的旱涝监测产品对遥感旱情监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旱情遥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洪水序列呈现出显著的非一致性.传统的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仅直接针对年最大洪水序列的均值及方差进行研究.本文应用规范常数法(NCM)探讨了年际间日流量序列的非一致性对年最大洪水非一致性的影响.选取渭河流域实测日径流序列为例,开展了方法验证及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渭河流域年最大洪水序列及日径流序列均存在显著的非一致性;考虑年际间日流量序列特征的年最大洪水非一致性频率分析结果
绘制洪水风险图是实施洪水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黄河下游防洪形势最为复杂的濮阳河段为例,基于MIKE21FM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河段的3处堤防分别出现溃决后,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内的演进过程,绘制了3处渍口的最大淹没水深分布图,并通过糙率敏感性分析说明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相关成果可为防汛指挥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洪减灾措施提供科技支撑,建模方法也可为模拟该河段的其他溃口提供参考.
由于传统水文预报模型的局限性,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TOPMODEL模型及降雨径流相关图,对半干旱的滦河潘家口水库流域进行洪水模拟计算并分析其适用性.实例验证及研究表明采用蓄满产流机制的新安江模型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TOPMODEL模型都适用于该流域,在潘家口水库洪水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对海河流域的洪水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和渔业养殖造成极大的冲击.本文在分析长江中下游2011年大旱灾情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本次大旱与历史大旱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历史旱灾的演变规律,为抗旱减灾提供技术保障.
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测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测绘行业中.由于水利工程周边地形地况较为复杂多变,单独一项技术存在短板,完成测绘任务存在一定难度.本文以独流减河防潮闸周边地形测绘为例,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优势与短板,在两种技术应用中引入RTK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实现三维激光扫描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融合,获得了分辨率小于1 m DEM数据、三维交互模型和1∶
漳卫河中下游河道断面变化较大,导致该流域的洪水预报调度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传统的水文学方法只是借助于历史洪水进行汇流参数率定,本文借助于水力学方法和河道实测断面,利用EasyRiv1D模型对河道洪水演进模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结果 表明,基于EasyRiv1D模型的水力学方法能够在漳卫河的洪水演进中得到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以为漳卫河流域的河道洪水演进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已有设备的不足以及社区(村组)在实际洪涝灾害防御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了自主防御型社区(村组)洪水预警系统,包括山洪雨量、水位预警系统和小型水库泄洪(放水)预警系统,它们共有的特点是:具备双向信息通道,分别是主动式监测与被动式传达的渠道;监测传感器和预警判断、决策及预警发布、传播设备一体;预警终端入户,自有网络组网;预警终端和信息展现形式考虑社区(村组)居民的认知水平.面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