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居民绿色自然态度与绿色旅游经验之研究——以台北市居民为例

来源 :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自然的存在早于人类出现的时代,自人类有生存的历史以来,人们即依靠绿色自然所提供的生存环境维系生命、改善生命质量。本文采取量化的拦截调查访问方式,根据抽样的原则,在台北市419个邻里内进行抽样调查访问,搜集都市居民对绿色休闲的经验及对绿色自然态度的研究资料,作为建构城市健康政策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上海市新江湾城(原江湾机场)生态保育区半自然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动气象站监测朴树-桑树群落和旷地的空气温度,并以徐家汇作为中心城区对照点进行同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新江湾城半自然植被林内、林外空气温度月均值差异不显著,而仅在夏季林内空气温度月均温略低于林外旷地,但林内空气温度极值与林外旷地具有显著差异。(2)新江湾城半自然植被对空气温度振幅的减缓作用以夏,秋季较明显,而冬季、春季
对石家庄市城市林业应用的绿化植物与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植物资源数量、常用植物与使用频率、不同绿化景观的物种丰富度与植被多样性特征、乔木树种的年龄结构等;认为石家庄市现有绿化植物的资源总量偏少,常用植物过于集中,除公园与城郊风景区外各类型绿地景观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较低,乔木树种的年龄反映出现有林业发展水平与城市森林差距较大;建议应加大引种与驯化力度,增加植物的使用频率,大力开发乡土植物资
对中山陵景区营建的异龄复层混交景观保健林抑菌功能测定研究表明,供试复层林群落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相比,上午9:30~10:00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简称含菌量)减少1428个/m3~9331个/m3。生长期内4~9月,抑菌率达52.37%~95.62%,抑菌效果以秃杉×松阔、阔瓣含笑×杂阔、乳源木莲×杂阔、香樟×杂阔、香樟×松阔、深山含笑×杂阔、乐昌含笑×杂阔群落较好。苦槠×杂阔、青冈栎×杂阔群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休憩活动场所,其辐射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至关重要。UVB辐射能量占太阳辐射总量较小部分,但其生物作用较为强烈。目前对于城市绿地UVB屏蔽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新江湾城朴树-桑树群落UVB监测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群落内UVB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比较上海8种常见绿地群落UVB日进程,分析了不同绿地群落的UVB屏蔽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结论如下:1)新江湾城
在对代表不同气候带的4个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情况,包括对城市森林的使用频率、使用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的季节分布、离居住地附近绿地的最短距离、居民对城市森林健康效应的认识程度,阻碍居民使用城市森林的因素等。然后运用POMS量表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上述因素对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森林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居民其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着地优于使用需求未满足
了解北京地区植物花粉所致的过敏性疾病的种类和特点。2006年2月至11月对北京三所医院变态反应科或耳鼻喉科门诊就医的过敏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130名患者。就诊的患者疾病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有749例,占66.3%,过敏性哮喘60例,占5.3%,其中536例为季节性发作,占66.2%;全年有两个峰,分别在3~5月和8~9月。有花粉过敏证据的共481例,其中对蒿属植物花粉过敏的有258例,占53
采用GC~MS分析了圆柏、龙柏、白皮松、雪松、香榧和侧柏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并用其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进行体外抗菌杀菌实验,为城市园林中常见的6种裸子植物的保健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本电话调查期望得到北京市花粉过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具有电话的家庭作为调查家庭,对家庭成员花粉过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电话调查应答率为67.2%;总花粉过敏发病率为2.5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3%和3.73%,两者发病率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x2=47.716,p=0.000).随着年龄增长,花粉过敏发病率下降(趋势x2=3.880,p=0.049)。结论
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产无患子之培育技术,包括林木养分需求、扦插、组织培养、嫁接、开花结实促进及抚育等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适培育方式和条件,能增进果实皂苷生产量。无患子果实所含之天然界面活性剂,常被开发为清洁副产品,因此深入探讨其主要成分是否具有其它抗菌或抗病毒等功用,进而进行系列研究与高附加价值之产品研发。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业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突出。作者于2003年夏、秋两季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各景区景点水体、土壤、植被及景观等环境因子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对公园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公园环境保护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