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粒子及其铅化合物的呼吸道毒作用

来源 :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PM2.5中存在的几种不同铅化合物的不同毒性. 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细颗粒物染毒组、硫酸铅染毒组、氯化铅染毒组和氧化铅染毒组.其中各染毒组再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剂量组经气管滴注连续染毒3 d,最后一次染毒24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的测定;收集血液测定全血中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δ-ALAD)活性. 结果:三种铅化合物均可引起大鼠BALF中显著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和巨噬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较高剂量的铅化合物(67.5μg/kg和337.5 μg/kg)可引起BALF中LDH、AKP、ACP活力,TP、ALB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其中硫酸铅高剂量染毒引起的上述作用最为明显.三种铅化合物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大鼠全血中δ-ALA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染毒时,氧化铅的降低作用最为显著(P<0.01). 结论:气管滴注三种铅化合物可引起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与含相同剂量铅的PM2.5相比,三种铅化合物的作用较弱.三种铅化合物的呼吸道毒性不同,可能和不同铅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相伴阴离子以及在体内微环境中的转化方式不同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列举了世界各地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浅谈了故意为之、无心之错以及忽视质量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珠性、建立健全产品安全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以及“德、礼、法”三管齐下等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无论是对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统计,还是对其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都充分显示,老年人更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介绍了坚持适度运动,促进机体机能、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动静平衡以及坚持科学锻炼,提倡健康运动等加强老年健康保护的措施。
截止2009年底,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总人口12.79[%],也就是1.62亿60岁以上老人。本文介绍了正面的舆论导向、国家应在政策和体制上给予大力扶植并有中长期的规划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机构及建议把养老当成产业等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措施。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老年人死亡和致残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指出中风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提出在老年团体的活动中,应增加中风预防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加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等预防中风的措施。
目的: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亚慢性镉染毒小鼠肾脏损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经腹腔注射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亚慢性染毒,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为10 mmol/kg·BW和2.5 mmol/kg·BW的CdCl2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周3次连续14周.对肾脏进行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对区域性居民肿瘤高发的影响,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生态流行病学方法,对比研究不同生存环境居民的肿瘤发病状况,应用居民生活用水混合有机提取物进行Ames试验,定量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结果:研究区居民肿瘤标化发病率高于对照区,χ2=63.51,P2,水硝酸盐、亚硝酸盐、乐果、阿特拉津检测结果高于对照村水,并检测出五氯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饮用水、喜食腌菜、
目的:调查污水灌溉的重金属对土壤、作物、地下水以及人体的健康影响,对土壤修复和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污灌区共计95 870人年数,净水灌溉共计175 331人年数,调查2002~2006年常住户口的全部死亡者的死因;按规范分别采集污灌区和净灌区土壤样品95件,小麦耔实样品38件,玉米耔实样品39件,地表水样品两件,浅层地下水样品25件,分析重金属Hg、As、Cr、Pb
目的:探讨室外废旧轮胎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与防制方法,为预防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4~11月份轮胎积水孳生白纹伊蚊的消长监’测、白纹伊蚊在轮胎中的越冬调查、各月轮胎积水量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孽生水质化学指标的检测、常用杀虫剂对白纹伊蚊的抗性测定、3种药物控制轮胎内幼虫的效果观察,摸索控制白纹伊蚊的新方法.结果:①白纹伊蚊幼虫在废旧轮胎内的出现期为4~11月份,6~9月份孽生率最高,7月份为高峰,整个消
目的:研究人群PM2.5暴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不吸烟或戒烟半年以上且家庭中也无吸烟者的男性交通警察107人为高暴露组,普通社区男性居民101人为低暴露组.使用个体采样器24 h连续监测两组的PM2.5暴露情况,并采集血液进行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以判断两组的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暴露组PM2.5日平均暴露浓度(115.40±46.17)mg/m3明显高
目的:探索影响肺癌发病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收集病例对照各781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室内烹调油烟、室内装修后刺激性气味持续时间较长、室内通风不良、吸烟、自己炒菜可增加肺癌风险;而烧菜时不把油烧得过热和BRCA2基因rs144848 C等位基因具有保护作用.吸烟、室内烹调油烟和居住平房具有交互作用.结论:肺癌与吸烟、环境污染有关,rs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