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及暖通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适应研究型教学的需求,对建筑环境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完善。提出基于贯通式、参与式和研讨式等多模式协同的研究型教学新模式并用于教学实践,有效地激发了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横向贯通、纵向贯通以及课内引导、课外实践的教学方法,使本科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和结合课程内容的专业讲座、学术会议、企业实习、专业展览、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创新性的课程考核方式,增加面试环节,体现研究型教学的特点。以全国高校人工环境学科奖专业基础竞赛为依托,检验教学效果。研究型、国际化、创新性教学相互促进,扬长避短,建设北科大特色的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
其他文献
实验教学是《工程热力学》课程知识体系学习的重要辅助环节。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喷管(渐缩和缩放)特性实验”为基础,开发设计了《工程热力学》虚拟实验系统,并同时介绍了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的关系、空气绝热指数的测定和空气定压比热容的测定。用软件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者可以像在现实环境中来操作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对比实验教学效果表明:虚拟实验应用于辅助实验教学可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明显
针对《建筑传热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的,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本科《建筑传热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方法,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职业院校在培养大量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的同时,更应承担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作为制造大类的制冷空调专业,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值得专业教学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因应新形势下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挑战,西安交通大学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015-2020)》,以此为指导,建环专业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2015版培养方案。本文从培养方案制定的背景、程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学分分布、培养方案特色等几个方面对此版培养方案做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制定过程中所受制约条件等进行了简要讨论,以期通过交流得到国内同行的批评指正
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设《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精品课程,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该课程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为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制冷专业创新实践型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法。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程作业等环节,全面按照CDIO理念进行改革。教学实践结果表明,CDIO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制冷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市场对熟练掌握多联式空调技术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多联式空调涵盖了多种高新技术,对现有教学条件要求较高,很多高职院校无法开设完整的课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走校企合作之路,集校企双方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建了《多联式空调施工与维修》课程,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行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填补了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培养的漏洞。
我校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在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向同行高校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借助各级政府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借力行业学会的信息和资源平台、接受优秀校友的捐赠和赞助等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借力发展之路。在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基础上,不仅发展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还开办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而且经过调研论证,2015年申报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也已经通过教
氨制冷技术在制冷专业方向核心课《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装置设计》等课程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很多学校都难以开出氨制冷技术相关方面的实验项目。随着天然工质的强力推广应用,氨制冷技术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因此加强氨制冷技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我校制冷专业利用现有氨制冷实验台,结合新开发的氨制冷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如何加强氨制冷技术的实
针对“产学研用”合作系统工程和时代背景,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的创新力,特别是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行尝试和摸索。同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情况,并回顾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历史;结合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及问题,来讨论工程硕士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方法,为今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提供借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