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古今认识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脊柱关节炎范畴,中医属于“痹证”范畴。本文主要将古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予以阐述。
其他文献
目的: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以痛风性关节炎、针刺、温针灸、电针、火针为关键词,对1990年1月~2014年5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整理搜索到的国内有关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使用频次及分布部位进行统计分
目的 对益肾蠲痹丸不良反应进行文献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检索益肾蠲痹丸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归纳及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益肾蠲痹丸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肝损害、口咽干燥。结论 使用益肾蠲痹丸虽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基本在停药后都能自行消退或中西医对症治疗后都能好转,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抗风湿中成药。
目的 了解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方法 收集湖南省内7家三甲医院4 064例使用了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的所有患者(门诊和住院病人)。应用SPSS软件,描述其各类频数及构成比。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因素发生率进行分析。
针对中医痹病学专业特点,结合临床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从入科教育、分层教学、病证结合、小组讨论、临床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总结并分析,以期对中医痹病学教学有所促进。
会议
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认为脾肾不足,正气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在因素,感受风、寒、湿、热、痰、瘀邪气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在因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调标本兼治,多途径治疗,“三因制宜”还要注意形神同治的治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因先天禀赋不足,临床上多以气阴亏虚为本,血瘀为标,因瘀而致病。治疗上予益气滋阴以固本、活血化瘀贯始终、随证加减,疗效很好。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属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收集诊断明确的干燥综合征患者58例,对所观察到的临床表现逐一分析,并结合病程、年龄及理化检查情况,探析其病机本质,认为口干、眼干,燥象丛生,与五脏之阴亏有关;腮腺、颌下腺等腺体肿大,则之于燥毒内蕴;关节肿痛,肌肤瘙痒,则之于毒瘀互结;脏器损伤,则之于虚、毒、瘀互结;伴恶风,汗出,畏寒肢冷,则之于阳虚津凝。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中的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多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督空肾虚督滞。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多年临床经验得出艾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故对于其作用机理进行如下探讨。
金明秀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指导教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诸多要素中,肾精亏虚是根本,决定其是否发病,痰浊、瘀血是标,决定了病情进展的速度。两因相合,最终出现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变,日久出现关节强直,不能活动。在治疗上确立益肾壮骨、蠲痹通络法,治病求本。
痹证病机为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等病理产物凝聚,参照《伤寒论》经方29个方证辨证思路,可分为外邪客表,经气不利;气血阴阳亏虚,筋脉失养;表里同病,寒热错杂;气、血、水闭结于里,经气不利;邪客少阳,枢机不利六种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