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推拿与中药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2004年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暨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冈上肌腱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冈上肌腱损伤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笔者把1991年以来用针刺推拿与中药治疗的268例冈上肌腱炎患者介绍如下,以供同道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肝移植新术式--门腔静脉吻合的肝移植,实践证明,CPHT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打破了以往肝移植禁忌症的界限,解决了手术中棘手的问题,是对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肝病患者施行肝移植时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本文介绍了肝移植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对于提高肝移植近、远期疗效又非常重要,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故亟需建立科学完整的监测手段以利早期诊断;一旦发病,应及早确诊,排除其它诊断后,早期治疗可减少脑实质损伤,可给予改善循环及控制出血等一般脑血管病的对症与支持治疗。
本文介绍了肾移植的临床疗效,研究认为,检测PRA水平对选择恰当的移植实际具有重要意义;从术后PRA的变化可以看到术前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者排斥反应发生率达53.7﹪,移植术后对患者PRA水平的监测对预侧和诊断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介绍了临床供肺的获取灌注保存技术的进展,探讨了供体肺的评估及选择,介绍了供肺的维护技术,讨论了供肺的获取及保存,介绍了肺灌注保存液。
本文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它通过描绘病人的遗传学特征来实施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治疗,特别在确定免疫抑制剂的初始剂量、改善病人预后上有重要的潜在价值,,作为对传统TDM的补充策略,药物基因组学有希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不久的将来,病人基因型可能成为确定药物剂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传统的诊断导向性用药也将逐步转变为预防导向性用药。
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八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文献,并对其机制做了简要的阐述,认为针灸防治老年性痴呆在临床上具有肯定的疗效,为综合运用体针、穴位注射、电针、耳针、拔罐、点穴等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对针灸处方学的涵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针灸处方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现阶段的针灸处方学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文献的按理、老中医经验的发掘.2.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3.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4.推荐使用正交设计方法以体现针灸作用的多因素特点.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侯群,可由多种疾患而引起.该院治疗58例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的中患者,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本项实验通过探讨皮肤刺激与内脏伤害性传入在大鼠脊髓水平的背角投射神经元(第二级传入神经元)、延髓背柱核神经元(DCN)和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VPL)的相互作用与规律,揭示针刺与内脏伤害性传入会聚和整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针灸、按摩疗法治疗内脏痛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针水沟、内关、涌泉、天门等穴;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不加针刺.经3个疗程(30次)治疗,对治疗前后格拉斯(GC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结论:针刺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