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当前水平应变的基本特征

来源 :中国八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79个点1998年和2000年的两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中国大陆当前各主要构造单元中等尺度的水平应变.结果表明: ①中国大陆各单元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南北向应变;②中国东部地区的各种应变均不显著;③中国大陆西部应变最大的区域分别是羌塘块体、昆仑块体东区和川滇地区,并且以剪切的形式出现,最大达5×10<-8>;④中国大陆东部存在着以面压缩为主的迹象,西部则表现为以面膨胀为主体的应变特征.
其他文献
综合物探是利用堆积体的不同物性采用不同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由于不同物探方法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探测精度各不相同,如何把多种物探方法的成果综合利用,进行综合解释,实现真正的综合探测的关键.根据探测成果研究出了一种综合解释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探测中.主要介绍了综合解释的思路,实现过程及应用情况.
利用超声模型实验方法,研究超声波在混凝土构件模型中传播时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混凝土构件强度进行超声无损检测,超声波的振幅与波速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对主要由缺陷引起的强度下降,振幅比波速更敏感.当混凝土构件中存在缺陷时,会导致测试波形畸变,波列振幅减小,频率降低.同时利用波速与振幅,再结合波形与频率进行混凝土构件强度判定,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消除因干扰因素的存在而引起的误判.
总结了泸西小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勘查中电测深、核磁共振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效果,得出泸西岩溶盆地上游岩溶发育方向不明显,下游岩溶发育方向显著,并与构造密切相关.盆地上游为高阻低极化异常区,含水层视电阻率(ps)参数曲线表现为缓升段,视极化率(Ms)、半衰时(St)等参数异常不明显.盆地下游为低阻高极化异常区,含水层Ps参数曲线同样表现为上升的缓倾段,视极化率等参数曲线有明显的高值异常,Ms >2%,
滇东北地处区域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急变带,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我省铅锌银矿重要的资源基地,近年来专家预测二叠系玄武岩型铜矿找矿潜力较大.为此2003年云南地调院在鲁甸县小寨向斜东翼的大地、西翼的龙井沟玄武岩铜矿点集中分布区开展铜矿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德钦羊拉铜矿为块状硫化物(VHMS)+斑岩(矽卡岩)+热液叠加的复合成因矿床,规模达大型,通过物探勘查,在区内最重要的里农矿段有明显电、磁异常,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为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根据历年来的物探资料,总结了澜沧老厂铅矿的物性特征,建立了矿床物探异常模型.澜沧老厂铅矿的围岩火山岩为中低电阻率特征,灰岩为高阻电率特征,矿石为低电阻率、高激电率特征,且具磁性,矿体上方为高磁异常,TEM高二次电位、低电阻率异常,激电高二次电位、低电阻率异常,CSAMT低电阻率异常.指出了磁测、电测深、TEM、CSAMT、IP等方法在该类矿床找矿中的作用.
在1985年禄劝6.1级地震以后,作者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大地震以前均存在时纬残差异常.随后作者总结了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力图为大地震提供预测信息.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这再次证明这种异常可用于天文台周围的强震预测.
利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前兆综合信息量S的数学方法,对滇南14个前兆测项进行群体前兆异常信息提取系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前兆群体综合信息S出现异常对应率为77.8%(7/9),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出现异常对应率为66.7%(6/9).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对本地5.0级以上地震预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前兆群体异常预测效果显著高于单项前兆,其中前兆群体非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
越来越多的观测表明,一条断层上的地震活动会明显影响邻近断层上的地震发生,应力的变化会加速或减缓邻近断层上地震的发生.运用Okada方法计算了2003~2005年云南滇东北地区丛集式中强地震(鲁甸Ms>5.1,Ms>5.0,Ms>5.6和会泽Ms>5.3)引起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5级左右中强地震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引起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为0.1~1kPa数量级,5级左右中强地震的静
本文论述了地理教师如何把握教材,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何达到教养性、教育性、发展性之目的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把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达到教育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