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钟桥遗址地层全新世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江汉平原钟桥遗址疑似古洪水层和该区域现代洪水沉积物的AMS14C测年、粒度、磁化率、锆石微形态、Rb/Sr和Cu等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该遗址具有石家河文化晚期(4168~4100 cal.yr BP)、石家河文化中期(4479~4367 cal.yr BP)和屈家岭文化晚期(4800~4597 cal.yrBP)3期古洪水沉积物.其判别证据主要是:(1)钟桥遗址古洪水层与该区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具有相似的三段式河流相沉积特征,在粒度分布频率曲线与其它粒度参数特征方面两者亦具有相似性;(2)古洪水层与现代洪水层磁化率值(63.01~133.71 SI)均较低,而文化层(64.60~694.47SI)较高;(3)古洪水层与现代洪水层在锆石微形态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多为半浑圆状或浑圆柱状,有些已由四方双锥形被磨至近浑圆状,表明均有被流水长途搬运后留下的磨圆特征;(4)古洪水层的Rb/Sr值(0.82~0.92)均高于文化层(0.72~0.80);(5)古洪水层的Cu含量(17.40~38.70 ppm)较低,而文化层(25.10~59.60 ppm)偏高.由于位于长江上游的中坝遗址和玉溪遗址古洪水沉积亦有与此相似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用上述多指标比较手段来确定遗址古洪水层的真实属性是确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高塔、摩天楼及其它高建筑是地球上最容易受雷击的群体。由于此类建筑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向上先导,诱发雷暴云放电,自然也是受雷击次数最多的建筑群体,有些高塔全年可能会遭受几十次的雷击。同时,国内外专家常常通过高塔来捕获、测量自然雷电流,进而对雷电放电的物理机制进行研究。但是作为频繁遭受雷击的主要群体,高塔在遭受雷击时的暂态特性却很少受到关注,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的系统研究。
本文以川气东送扬子站为例,在调研全国加气行业近年雷灾受损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该项目的雷电环境特点。依照工作性质和业务类型将全国各个行业分类后统计得出1998-2009年全国二十八个行业遭受雷电灾害的情况后可以看出石油化工业雷灾数位居第五;把全国按照地域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七大区域后统计这七大区域的加油加气站行业的雷灾数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情况后可以看出加油加气站行业就全国范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每年6-7月份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水汽的不断输送,在淮河流域常会形成一条明显的雨带,其维持时间长,降水相对集中,给淮河流域造成一定的水患,本文以淮河流域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为例,阐述了发生本次大暴雨天气的原因,从天气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技术总结。其次,从淮河流域两岸地形的特征及两岸地形地貌的特点,总结了成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防御涝灾的对策,为
在908专项获取的近海海洋综合调查数据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家海洋局中国近海"数字海洋"统一标准框架下,笔者阐述了设计和实施浙江省海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技术。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数字海洋"八大业务系统之一,也是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数字海洋"的总体实施方案,海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依托于公共支撑软件框架,该软件框架采用中间件技术集成与开发海洋信息基础平台,为海
尺度和尺度转换是地理学和生态学中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粒度作为衡量尺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在刻画景观指数描述景观空间格局上的尺度变换行为方面的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FRAGSTATS软件及9个常用的景观指数,采用两种策略对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的两种策略包括,以一种高分辨率数据源为基础的空间重采样策略(简称RS策略)和多源、多分辨率数据源策略(MSMRD策略).本研究选择位于陕北黄
野外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印证、检验和补充,其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是沟通地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理考察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地位及实施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轻实践等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介绍野外考察对于地理教学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对学习主体视野开阔、认知能力、实践操作
从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GB-InSAR)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GB-InSAR这一地球科学及环境监测的雷达遥感新技术.GB-InSAR是星载InSAR这一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星载InSAR在对地观测应用中的局限性,并指出:尽管GB-InSAR和星载InSAR的基本物理原理相似,但
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其变化趋势及年际变化特征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反映.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合理确定和预测地区降水量对防洪抗旱等工作尤为重要.汉江流域降水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已成为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地区之一,故该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和趋势研究十分必要.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为分析非线性的复杂水文水资源系统提供了可能,其具有时频多分辨率功能和数学意
季节性融雪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河流重要的水文事件.传统的度日因子方法依赖于度日因子等经验参数,在缺地面资料地区进行融雪量估算带来了相当的不确定性.本文以SNTHERM(SNow THERmal Model)积雪热力模型为基础,采用GLDAS (Globe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数据作为气象驱动,以新疆西部的跨境河流——伊犁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估算了该流域2006-
以太湖南岸6.52米长DQ钻孔为研究对象,在AMS14C测年数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孔粒度、环境磁学、地球化学等指标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8200 cal yr BP以前,沉积物为黄褐色—暗绿色硬粘土层,这是该区域晚更新世晚期的风尘沉积,又经历了后期成土和成岩作用的改造.8200 cal yr BP~7500 cal yr BP为灰色粘土质粉砂层,富含植物碎屑,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