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与动物机能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其生物学功能十分广泛。在应激条件下,它起着维持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空间构象,保护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并且参与细胞凋亡、热耐受、免疫调控、抗肿瘤及抗病毒感染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通过阐述热休克蛋白对动物机体各系统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HSPs在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实践中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线索。
其他文献
给10日龄实验肉鸡口服3周黄曲霉毒素B1(AFB1),观察黄曲霉毒素B1对实验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作用,并研究中药与硒对黄曲霉毒素B1的拮抗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给药后各个时期,黄曲霉毒素B1能明显增加实验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P<0.05)。而在实验时期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的中药与硒,都具有拮抗黄曲霉毒素B1提高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作用的功效(P<0.05)。
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使用蛋氨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mg/kg,三个试验高铜组分别为:110mg/kg、220mg/kg和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在第12、36、60日龄,各组内随机采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量60日龄各组肝脏和粪便的铜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
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来系统研究日粮中添加高剂量的蛋氨酸铜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铜含量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将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使用蛋氨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 mg/kg,三个试验高铜组分别为:110 mg/kg、220 mg/kg和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在36日龄,各组随机屠宰6只鸡,计算免疫器官的重量指数;测量60日龄各组免疫器官的
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使用蛋氨酸铜作为铜源,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mg/kg,三个试验高铜组分别为:110mg/kg、220mg/kg和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在12、24、36、48、60日龄称量各组鸡体重并计算出36、60日龄时的料肉比;在12、36、60日龄各组内随机采血,进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及血清GH、T3、T4水平
选用1日龄健康从肉鸡120只来探讨高铜日粮对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脂类代谢及肝和肌肉组织铜含量的影响。将肉鸡随机分成4组,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 mg/kg,三个试验高铜组分别为:110mg/kg、220 mg/kg和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试验结果显示:(1)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和,或饲养日龄的延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
2008年10月23日接到某旗吉兰太镇某养鸡场鸡陆续死亡的报告,发病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等抗菌素治疗末见效果,本研究根据病因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剖检变化、化验室监测确诊这次鸡发生的疾病是饲喂发霉的玉米所造成的黄曲霉菌毒素中毒,现就其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动物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自发出血,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全身皮肤大面积点状出血、粘膜广泛性出血,触诊时有些病例可见脾脏轻度增大,重症时可伴发关节疼痛或腹痛,血便、吐血,甚至可引起颅内出血而使动物出现头痛、嗜睡、昏迷、抽搐等危象,剖检时甚至可见内脏出血等特征。临床目前以犬类常发,马、猪和黑熊也有相关文献报道,但因其总体发病和积
应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从47株临床分离的犬源真菌中鉴定出一株近平滑念珠菌,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在沙堡氏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奶油状菌落,菌体呈典型酵母菌形态。腹腔接种小鼠出现脏器病变并回收到该菌,而皮肤接种小鼠未出现病变。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制霉菌素高度敏感,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酮康唑中度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人近平滑念珠菌部分菌
本试验测定了延边地区48条牧羊犬的部分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犬的部分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从而为本地区犬类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雌性和雄性犬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1岁龄以下犬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1岁龄以上犬的百分比(P<0.05);1岁龄以下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显著高于1岁龄以上犬的(P
本文介绍了一犬患犬细小病毒伴氧氟沙星中毒症的治疗经验,采用先解毒,后按照常规细小病毒治疗方案合理调理机体,可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