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u超晶格“柏树枝”状纳米片增强电催化稳定性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电催化材料是制约当今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国际上商用催化剂依然是铂基合金材料,其制备工艺和稳定性依然是一个难题。为此,我们通过优化氧化铝模板限域、电化学沉积和刻蚀技术,开发了一种具有“柏树枝”状铂铜超晶格纳米片。
其他文献
  自从Poizot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了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来,过渡金属化合物TMX(X为F、O、S、N、P)就收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锰
  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由于其高容量,高工作电压,低成本等优势成为关注的焦点.空心球形结构可以使锂离子从空心球形材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两侧同时进行脱嵌,缩短了锂离子在
  氟化铁作为一类由嵌入/脱出反应和化学转化反应组合的新型正极材料,因其电压平台高,比容量高和成本低廉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不同化学计量比的氟化铁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静电纺一维多孔碳纳米纤维作为一类非常有前途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归功于它高的比表面积,适合的孔径,高的电子导电率和其独特的属性[1]。再者,多孔碳纤
  Li-O2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有望满足现代动力能源的能量储存需求,因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1.然而,无论是ORR还是OER反应,其动力学过程都是比较缓慢的,这也是Li-O2电池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大量的生长在泡沫镍衬底上的超薄氧化镍纳米片阵列,已合成的氧化镍纳米片的平均厚度大约为10 nm,氮气吸附-脱附测试显示纳米片的
会议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器件和纯电动/混合动力交通工具中[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是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但是由于石墨的理论
  本论文采用纳米SiO2为模板制备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的氮掺杂多孔碳(HPNC),呈结构规整的蜂窝状形貌,HPNC具有高的比表面积630.49 m2·g-1.将该碳材料与升华硫粉密闭条件下1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为2600 Wh/kg,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3-5 倍,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体系,但是锂硫电池仍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差等问题。介孔碳
  膨胀石墨具有典型的石墨的层状结构,且膨胀石墨的层间距较石墨大能够有效地嵌入钠离子而受到热捧,有研究者报道适合直径大的Na离子的最小层间距离为0.37nm[1].中间相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