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1951年八步和临贺的近代化进程

来源 :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历史地图、地方志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访谈,考察八步和临贺在1851-1951年间的发展演变过程.临贺、八步的近代化是在广州的辐射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兴建和发展与粤商密不可分.近代工矿业、工商业的兴起,对本地区经济和城市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变化,金融、工业、文教卫生等新建筑类型的出现也充分体现出城市的近代化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作为济南城四大名街之一的宽厚所街区不仅是济南传统民居的代表,更是济南老城近代民居建筑的缩影,它见证了济南开通商埠一百年以来,济南民居的演变.
本文通过对斯契德鲁斯基犹太教会学校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等方面的着重阐释,进而认识20世纪初涌入中国的犹太建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本文通过调查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造背景、建筑现状、材料技术,研究了山东近代早期建筑的特有形式,确定其建筑价值.
对沈阳清真东寺建筑从伊斯兰教文化与沈阳传统建筑手法相结合,以及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洋古典建筑形式的融合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明确提出这是一座具有创造精神的近现代优秀建筑.
在近代泉州乡侨的沟通及侨汇运作下,泉州固有传统的建筑文化与外来异质的建筑文化相互融汇,使泉州近代民居从类型、空间、形体至装饰、材料等,都有"中西合璧"的特征.
本文记录了哈尔滨最早的医院——东清铁路中央医院(现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的几座早期建筑的历史及现状.它们是哈尔滨最早的医院建筑,也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哈尔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岛近代建筑的风格构成:一、德据时期青岛建筑的发展状况(1898-1914).二、第一次日据时期青岛建筑的发展状况(1914-1922).三、1922-1937年间的建筑发展状况.
本文论述了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一种独特现象,在中国工匠们的努力下,西洋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哈尔滨相互碰撞、交融,构造出了近代中国不多见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及其重要特征.
本文分三个时期介绍台湾在日据时期对原住民乡土建筑的调查,调查分别从传统、殖民统治史、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同时,反思当中所反映出的建筑史观的变化.
本文从中国近代乡土建筑的特点出发,针对当今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近代乡土建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保护原生态营造宜居性的方式来保护近代乡土遗产的新倾向,并结合实例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