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和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演化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尤其青藏块体)其他7.8级以上地震前是否出现相似的中强地震活动图像演化,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还发现青藏块体1900年以来发生的6次(组)7.8级以上地震前,有着类似的中强地震条带演化规律。研究还考察了其他中国大陆地区1900年以来7.8级以上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发现该演化规律对新疆块体有参考价值,但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双曲和非双曲动校正时差分析与各向异性射线追踪算法计算单层水平界面ATI介质模型得到的P波CMP集反射时距对比,研究不同TI对称轴倾角和不同介质条件对反射时距特征的影响,分析双曲和非双曲动校正走时残差随偏移距变化的特点,为各向异性和空间取向参数反演奠定基础.
通过和VTI介质拉姆问题的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模拟实例表明,地形起伏对地震波场影响较大,引起面波、体波等地震波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了大量的散射qP波、散射qS波和强能量的散射面波,使地震波场变得复杂,这是造成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主要原因。且从波场快照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向异性介质中qS波波形初至会形成三叉区,这一特殊现象使波场复杂化,且易引起误解。
从2D3C(二维三分量)到3D3C(三维三分量)已成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重要的发展趋势。3D3C资料处理的核心技术是形成P波的界面共反射点和PS波的界面共转换点,这包括不同方位和不同炮检距的反射。只有实现共反射点共转换点的归位才能发挥3D3C的优势,将两类反射的成像与偏振分析和AVO解释有效连接起来。当界面岩性和裂隙层横向出现变化时,反射点和转换点的离散将导致不同岩性界面反射段和不同裂隙层反射段混淆
本文用反射率法计算曲面波前理论地震图认识构造煤对主频40Hz反射P波和PS波的影响,侧重研究不同位置构造煤和原生煤构成Sm厚各向同性薄煤层的反射特征。令构造煤的纵波速度、密度和原生煤的大致相同,但横波速度减半,与构造煤的剪切模量低相对应。对比全原生煤的薄煤层反射,以下主要着眼点是含构造煤的薄煤层是否能引起可辨认的不同反射特征。构造煤在反射P波上缺乏显示却引起PS波波形特征不同可以给出简单物理解释。
强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是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于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以后发现的,为了检验这种现象的必然性,他们收集了全球十几所天文台附近发生地震的时纬残资料,对数十万个数据进行了统一处理。结果发现,凡在天文台附近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时,测时和测纬残差在绝大多数地震前的数周至数月内同时或单一出现过异常变化。云南天文台由于地处地震多发的云南省,所以一直与云南省地震局进行合作研究。经过20余年的研究,已经
在系统研究新疆天山、川、滇等地区的大震之前震群的时空分布动态演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汶川8.0、唐山7.8、松潘7.2、永善-大关7.1级等大震震例.分析表明,大量中小地震携带了丰富的震兆信息,而且7、8级地震前兆比5、6级地震更加清晰。因此,采取震群与地震窗联用的途径与方法,则有可能获取震源的震兆信息,从而实现大震预报。
采用改进后的“磁暴月相二倍法”对智利8.8级特大巨震的短期预测时间为2010年2月22日±5或±10天,实际发生在2月27日,相差5天(在预测期内);本次预测的震级为7.5—8.5级,实际发生8.8级与预测的最高震级相差0.3级;本次预测的地区为太平洋地震带内,实际发生在智利,但预测的区域太大。
本研究利用双差定位法,对紫坪铺水库台网8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0日的1569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在定位后地震震源剖面中发现,剖面处的小震震源分布都分别与对应的中央和前山两条断裂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且中央断裂附近的地震大部分分布在断裂的西侧。本研究还利用多台和达法计算紫坪铺水库区域地震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水库西南区绝大多数波速比值在1.6-1.8之间变化,平均值
本次研究以研究资料十分丰富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例,为分析不同地壳模型、位错数据、等效摩擦系数和计算深度对计算的影响。通过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得到,重力和分层地壳模型均不会改变静态库仑应力分布的特征(正负号),但对其数值大小却有一定影响,重力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接收断层位置的影响也较小,而其他参数的不同选取均会对静态库仑应力变化量值和符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地震破裂面周边的影响尤其明显,计算
本文以湟源和山丹台作为参考台,研究格尔木、嘉峪关和都兰台地磁Z分量空间相关系数在地震之前的变化特征.无论选择湟源台或山丹台作为参考台,震中较近的格尔木地磁Z分量在三次显著地震之前均出现明显的相关性异常,表明该地区的地磁异常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格尔木地磁台对于海西地震具备一定的监视能力。数字化地磁资料由于观测时间较短,在地震预报工作中的应用方面尚需要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