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证候的胃黏膜异型增生癌变规律324例临床跟踪研究

来源 :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至今仍是全世界恶性肿瘤的重要死因,也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众多研究资料表明,胃黏膜细胞在发展成癌细胞之前往往经历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gastric cancer,PLGC)的演变阶段,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dysplasia)在胃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最具癌变趋向的PLGC,异型增生癌变率为4.0~19.0%。中医治疗Dys的疗效优势体现在辨证论治,证候是治法用药干预措施的基点,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哪类证候类型易发生癌变?它与血清肿瘤标志物TSGF或CEA水平有何联系?如果能从中医中医证候类型层面明确上述问题,对提示中医临床早期预测Dys的癌变趋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B超肝脾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肝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安络化纤丸6g,日三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肝苏颗粒,3克,日三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六个月(二个疗程)。 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肝功能(ALT、ALB、A/G、TB);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
目的:探讨联用安络化纤丸及苦参素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疗效。方法:联用安络化纤丸及苦参素胶囊治疗70例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肝62例为对照,于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用安络化纤丸及苦参素胶囊对肝纤维化具有良好效果。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HBV感染者中约25%最终将死于重症慢性肝病,对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危害极大,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引起一系列血液系统并发症,凝血功能紊乱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对“血证”具有的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确切的治疗效果,故探索肝病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有效防治方法,对提高肝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多系统发挥不同生理作用,H2S可与过氧化物反应,减少细胞过氧化物含量,对线粒体结构、呼吸链及相关酶类等有保护作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可以提高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脂肪酸β-氧化,加速脂肪分解。本实验旨在研究内源性H2S对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乙肝转基因小鼠60只,采用刀豆蛋白尾静脉注射造模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茵陈蒿、联苯双酯。末次灌胃给药后1小时,正常对照组给予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A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是发病的两个基本因素,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治疗CHB的现状、特色与优势,介绍了中药的保肝降酶药作用,并就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CHB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16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为阿德福韦酯和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对照组84例为单用阿德福韦酯,疗程均为12个月,每三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每组取2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结果:在治疗12个月
宽胸解毒颗粒(CHKG)有12中草药成份组成,已被证实就有压制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本文观测并分析了CHKG对5名HBeAg阳性且血清HBV DNA>2e6拷贝/ml的患者32周的抗HBV感染治疗的结果。分别在医疗起点与终点用彩色多普乐超声对5名患者肝脾检查,并与6名健康者进行了对照.在第32周1名患者的HBV DNA<1e3拷贝/m1.3名患者的HBv DNA和ALT没有显著变化,1名患者的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据调查:约27%的人受便秘的困扰。但是现时的传统西药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都求治于中医药治疗。但是在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疗效,常缺少严谨的科学数据的支持。本项目研究以汉代古方麻子仁丸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两个随机对照试验中观察麻子仁丸的量效关系,以及麻子仁丸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中草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第二阶段,设计了一个随机分组试验,对
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GPL)是指较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从广义上讲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炎症等多项病理改变。从狭义上讲,真正的胃癌前病变特指胃上皮异型增生,因其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成为胃癌前病变干预逆转、减少胃癌发生的重点研究对象。迄今,国内外研究在诊断技术及分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