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三件商周青铜器与先秦时期蚕丝业

来源 :"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ong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青铜器出发,联系相关考古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先秦时期蚕丝手工业中职业世袭集团的存在、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位置及其发展状况.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公元3至6世纪中国魏晋北朝文化,对日本古坟时代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空间上具备了相似或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所致,可看到中日文化的交流.
本文根据考古学界取得的新成果,对至今流行于韩国学术界的韩国青铜文化动物纹饰起源于两伯利亚学说提出了疑问,并提出寻找韩国青铜文化动物纹饰的渊源把目光放到一水之隔的渤海沿岸.
本文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对采自湖北江陵荆南寺、郑州、盘龙城、铜鼓山、中堡岛和中子坟塔等六个商时代遗址的79块陶片和荆南寺5个土样的元素组成的分析结果,目的在于了解陶瓷的原产地,探索陶瓷贸易.
本文所述的中国南方原始瓷器,系指相当于商周至两汉时期的具有某些原始性质的瓷器,并主张将东汉至六朝的瓷器称之为早期瓷器,以区别于其后的成熟的瓷器.
本文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质的文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遗址、古墓葬的探测,对古代环境的研究,对各类文物的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本文作者根据考古发掘古代皮甲、铜甲和铁甲的研究对不同时代的古代铠甲造型结构以及制作工艺和演变规律有了较多的了解,本文介绍汉代考古中的几领典型的铁铠甲及其复原概况.
本文探讨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殷墟时期的虎纹的发展历史,中原地区文化在向南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南方的文化因素.
屈家岭文化的渊源,至今仍是一个悬案.本文,拟就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的关系以及屈家岭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受长江下游原始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两大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古代文化遗址的分布看,山麓平原的沟谷台地遗存丰富,分布密集,时代也早,古代文化是以渤海为出口向外传播的,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夏商阶段.
晋国始封地的确定将促进西周和晋国考古编年、宗周与晋国关系、晋文化特征、丧葬制度和铸铜、雕玉工艺等课题研究,本文就晋国始封地的地理范围作了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天马-曲村遗址有可能是晋国的一处都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