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ACC/AHA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指南更新

来源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ACC/AHA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指南"在参考2011ACCF/AHA/SCA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指南、2011ACCF/AHA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指南、2012ACC/AHA/ACP/AATS/PCNA/SCAI/STS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诊断与管理指南、2013ACCF/AH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管理指南、2014AHA/AC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2014ACC/AHA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评估及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基于近年来新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进展而制定的.
其他文献
探讨BNP的临床变化指导护理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作用效果.将我科住院的肺心病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常规护理组,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BNP的阳性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BNP的监测不仅给肺心病心衰患者的诊断、治疗、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和护理肺心病心衰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
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4月~8月在长沙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体验,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强化积极体验,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宣教,推广社会服务,建立便捷的随访监测系统是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
制定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并评估其在降低房颤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包括冠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及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的23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2015年1月至5月间入院的115名患者编为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护理措施;2015年6月至10月间入院的122名患者编为干预组,除遵医嘱给予护理措施外,同时进行预见性
目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中加压输液袋持续冲洗是保持动脉测压管道通畅的主要措施,但由于需要专用设备,使用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并不能很好的推广应用.本研究组研制一种简易加压输液袋装置,本文介绍了其制作和使用方法:利用临床常用的空塑料袋装盐水、空塑料瓶装盐水、输血器接头、三通接头、血压计充气球囊、便携式血压计压力表制作;其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应用效果好、减少护士工作量、利于
加强护理人员对CIN相关知识的掌握,加强术前、术后对于病人的观察和宣教,特别是口服水化护理的宣教和出入量准确统计是预防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出现CIN不可或缺的护理关键,起到积极控制诱因,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出入量记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提高记录出入量的准确性.冠脉造影架植入术后的出入量记录是为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造影剂
探讨微信平台应用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科室按照医疗组成立4个微信群,微信群成员由主治医生,护士,康复师及患者或者家属构成.各医疗组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后,康复医师邀请患者或者家属加入相应医疗组微信群,由康复师定期推送患者相关康复知识,护士推送患者术后护理相关知识,主治医生负责回答患者治疗相关问题,并定时推送各位专家出诊信息.组织患者和家属参与健康教育讲堂.随机向患者或者家属发放问卷330份,以
观察和分析房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选择我科接收治疗的80例救治成功的房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手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对房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以及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救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除了与堵塞血管的再通情况有关外,还与冠脉微循环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阻塞(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obstruction,CMVO)可以在高达50%的急诊冠脉介入患者中发生,会显著增加患者远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文拟简述一下C
"剩留炎症风险"与"剩留胆同醇风险"的防治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管理的两个方面.20年前,里程碑的4S研究表明,在确诊高脂血症患者的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此后,大量的他汀类药物研究表明,非常广泛的患者均可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包括那些无潜在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证据的患者.然而很多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然遭受危及生命的血管性事件,这在临床文献中常被描述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持续进展的疾病,从无症状开始,演变到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以及最终的心源性猝死,各阶段对应的临床症状都有所不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将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介绍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进展.同时,将介绍如何将流行病学和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应用于个体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