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犬肥大细胞瘤病理组织学诊断报告

来源 :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肥大细胞瘤占犬全部皮肤肿瘤的16%至21%。其主要发生于老年犬(平均发病年龄为9岁),但是目前有报道的肥大细胞瘤发病年龄段为3周龄至19岁。皮肤肥大细胞瘤起源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其临床表现极其多变,大多数肿瘤是单独发生的,但是有1l%到14%的动物会出现多处病变。目前认为手术摘除和放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犬和猫的乳腺肿瘤的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肿瘤细胞分化后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命名,即镜下细胞表现出的形态学特征,比如腺细胞、粘液细胞、软骨、骨等。犬的乳腺良性混合瘤(Benign MixedTumor)包含了两类以上的细胞,其中之一为增生的管腔上皮细胞,另一种为则是肌上皮,后者不仅长成了纤维组织,还同时分化出软骨、骨和,或脂肪组织。乳腺良性混合瘤容易误诊为复合腺瘤和纤维腺瘤。复合腺瘤(Complex Ad
朊病毒病是由朊病毒(Prion)引起的人克雅氏病(CJD)和牛海绵状脑病(BSE)等具有共同特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朊病毒病的生物学特性在于它是由动物体正常编码的prion蛋白(PrPc)构象改变形成的异常感染形式PrPsc引起的.目前,prion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详细机制并不明确.普遍认为PrPsc通过未知途径获得毒性,或者中间低聚物的形成导致了神经元的死亡.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
犬黑色素瘤相对比较常见,其发生率约占所有犬肿瘤病的3%,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犬黑色素瘤平均发病年龄在7~14岁,皮肤色素较深的犬容易发生.黑色素瘤是由存在于真皮与上皮结合处的基底细胞之间的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而引起的皮肤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犬的眼圈周围,单个或成串存在,呈紫黑色。其生长缓慢,可能多年无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有螺旋层状或小团状长方形的细胞。恶性黑色素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H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作为HEV的主要宿主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湖南地区是猪戊型肝炎病毒的高发地区,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益阳地区的猪肝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统计猪肝脏内戊型肝炎相关抗原的阳性率及阳性信号分布情况,以及戊
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Mtb)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简称M.bovis)有较广范围的宿主,牛是最主要的宿主.临床报告和相关研究显示Mtb (H37Rv)对牛无毒力,不引起疾病病理学变化;相反,M.bovis却能引起人发病,并且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源之一,即这两种菌存在宿主偏爱性.本文试图从
猫梭形细胞血管瘤是少见的疾病,病变位于远侧肢端皮下。现认为其是良性、多中心性病变,局部切除后50%复发。梭形细胞血管瘤常需与其他类型血管瘤相区分,组织病理学上应与Kaposi肉瘤相鉴别。梭形细胞血管瘤具有Kaposi肉瘤的组织学特点,但其没有异形细胞和病理性核分裂像以及Kaposi肉瘤的嗜酸性小体,而具有扩张的薄壁血管窦和组织细胞样圆形空泡细胞,常位于血管内生长。
硬嗉病(Hard crop disease)又称嗉囊阻塞,是鸽子的重要疾病之一,引发的病因复杂多样.是由于食物积滞于嗉囊内,而以嗉囊膨大坚硬为特征,轻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可导致腺胃、肌胃和十二指肠全部发生阻塞,使整个消化道处于麻痹状态,最后引起死亡.此病常给养鸽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国内外几乎还未见关于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报道.本文报道了一起河北霸洲一个体肉鸽养
朊病毒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异常的疾病相关蛋白PrPSc积聚为特点.在Prion感染的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大量文献报道了prion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但是没有阐明朊病毒使小胶质细胞激活并释放IL-1β的机制.NALP3受体是一种胞浆蛋白,是NALP3炎症复合体(包括NALP3蛋白、ASC和caspase1蛋白)的重要组成蛋白,在固有免疫中起
不能正确靶向的膜蛋白要被释放到细胞浆中.这种错误定位的蛋白需要被及时清除以保持细胞的内稳态,否则可能会发生蛋白聚集物的积聚现象.首先,为了研究错误定位的哺乳动物朊蛋白(PrP),作者构建了一个移动模型,在转运能力下降的条件下,只有当PrP释放到胞浆中以后(即翻译完成之后)才会发生泛素化作用.这一途径不同于其他细胞质量控制途径,并且比其他途径要更加迅速,它的发生依赖于PrP氨基端和羧基端的疏水区,这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广泛存在淡水、污水、淤泥及土壤中,经常从人体、鱼体、两栖类以及人的食物中分离到,对水产动物、家畜和人均有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能导致鱼、鳖、牛蛙及蚌等水生动物的败血症及局部感染,由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的常见疾病有:鲢、鳙的"打印病"(腐皮病),鲤鱼、泥鳅的红斑病,青鱼、草鱼的肠炎和疥疮病,鳗鱼的赤鳍病,鲤鱼的竖鳞病,鳖的穿孔病、红脖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