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生育高血压男性患者的用药思考

来源 :第十五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最新的心血管疾病报告:高血压是中国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占全部死亡的24.6%,其中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男性占比56.4%.很多青年高血压患者都会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内容——生育,大量的临床资料统计证实,人类的生育力,尤其是男性精子质量问题不容乐观,甚至联合国卫生组织都发出了警告,其实有些是可以完全避免的.然而,关于男性高血压患者拟生育阶段的药物管理很少受到关注.对于男性而言,药源性影响虽然不会像对于女性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致畸,威胁胎儿生命,但会影响男性性功能及受孕能力,也影响降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达标。总体而言,联合方案只要是能减轻或缓解高血压进程,就有益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的依从性。有研究显示,钙通道阻滞药非洛地平联合ARB厄贝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轻度改善高血压病男性患者的勃起功能;相比之下,非洛地平联合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以及非洛地平联合利尿药氢氯唾嗓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轻度加重勃起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较血压正常人群更高,房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脑卒中和出血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并可能导致房颤再发.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先前的调查显示,中国3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男性为0.74%,女性为0.72%;所有房颤患者中,初次诊断房颤者占30.9%,阵发性房颤者占33.0%,持续性房颤者占7.2%,永久性房颤者占28
地尔硫(卓)是1968年由日本科学家研发的一个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其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阻滞钙的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的浓度,从而抑制钙所调节的细胞反应.地尔硫(卓)作用于冠状动脉主干和侧支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作用于外周血管,降低体循环阻力,降低血压;此外,对支气管及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平滑肌都有抑制作用.地尔硫(卓)作用于心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积极防控高血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相关的危害.对于确诊高血压的患者,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与降压药物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早期并持久达标,是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又称为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是中国临床最为广泛的一线降压药物.此类药物降压效果肯定,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同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药,在降压、心血管保护以及机制等方面的异同一直是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既往数十年来开展的大样本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至2009年,中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从23.8%上升至31.5%,知晓率从31.7%增加至51.1%,知道患有高血压者的治疗率从66.2%升高至89.7%,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却仍不理想(19.9%与2.1%比较),而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美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控制率为51.8%.高血压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极为严重,2010年中国因高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国总体血压控制状况不佳,以诊室血压为评估依据的降压治疗达标率不足15%.有研究显示,相比于诊室血压达标率,如以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控制状况,则总体达标情况更差.究其原因,与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控制不佳有直接关系.清晨血压不达标,是影响全天血压控制状况和总体达标率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充分显示,清晨时段(通常为凌晨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血脑管病最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中41.0%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整体范围内,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以下简称β受体阻滞药)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石药物,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近年来,基于以阿替洛尔为代表的第二代β受体阻滞药研究结果,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高血压防治指南不同程度地下调了β受体阻滞药的临床地位.β受体阻滞药是否仍作为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是目前国内外诸多高血压指南中最具争议的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表现为心室壁增厚、心肌重量增加和心肌重塑,其形成过程涉及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等诸多因素.作为高血压病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临床上超过30%的高血压可能发生LVH,且发生率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VH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或暂时缺血性心脏病乃至猝死的独立
2016年3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布了《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这一共识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历时两年余的时间,经过数次专家委员会讨论,并根据反馈意见邀请国内营养医学、运动医学的学者进入专家组共同修订.本文就《共识》的要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及中国国情进行解读,力求为临床高血压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