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的附子“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网络药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四逆汤,探索甘草、干姜对附子作用基因"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附子、甘草、干姜作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根据附子的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抗心衰作用形成附子的"效-毒网络"交集;应用插件Clusterviz及DAVID数据库,发现甘草、干姜调控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可能通路.
其他文献
病原体感染后宿主细胞的表达谱是一个全面的感染特征描述,可以为宿主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很多有意义的线索.对于不同感染类型的关联分析,对于s广谱抗fan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我们收集了来自82个不同研究的50种临床重要病原体感染超过60种细胞的宿主表达谱.
会议
目的:基于分子作用网络分析NR2A和NR2B的功能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观察NR2A/B平衡在Aβ致认知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NR2A或NR2B作为种子,在人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BioGrid)中进行扩展,以获取与NR2A或NR2B相关的蛋白作用网络.而后将所得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CoreTM进行功能的富集分析.
目的:观察新型抗肿瘤化合物JR6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网络(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的影响.方法:以对JR6最为敏感的HepG2细胞为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JR6(12.3、49.0、196μmol·L-1)对HepG2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JR6作用后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
随着网络药理学时代的到来,基因、蛋白、疾病等相关网络的分析和预测,对于疾病发病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解释及新型药物研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药物的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揭示药物-miRNA网络中新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及发现新的药物miRNA标志物具有指导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开发了基于网络拓扑性质相似性的网络推理算法(Network-ba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证"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成为中医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符合中医整体理论和复杂系统疾病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是阐明"证"的科学内涵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者借鉴还原论的方法,分别从生化、生理、超微结构以及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等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证的生物学基础,虽然多数研究都反映了不同"证"特定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或者基因表达产物
目的:研究盐酸甜菜碱(BT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甜菜碱10和20mg.kg-1组及依达拉奉3mg.kg-1组.采用线栓法适当改进后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肌肉分离术,不插入栓子,其余操作相同.各组在缺血前3天(1次/天),缺血后及缺血后2h分5次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盐酸甜菜碱及依达拉奉.
目的:为了研究藏药诃子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作用和分子网络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诃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80,40,20 mg/kg/d,ig)组和阳性对照组(三七总皂苷,30 mg/kg/d,ig).
目的:雄黄(realgar)为含砷矿物药.因不合理使用单味雄黄或其复方制剂引起药源性慢性砷中毒事件时有报道,其中不乏新生儿、少儿滥用所致.因此,雄黄的神经系统毒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方法:初断乳Wistar大鼠暴露雄黄(0,0.3,0.9,2.7g/kg)6周后,测定大鼠血及海马组织中形态砷,海马组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会议
近几十年的药物发现研究几乎集中于寻找或设计作用于单个靶点的高选择性药物分子,但是针对单个分子靶点的药物在治疗疾病时通常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毒性很大,特别是单靶点药物很难治愈多基因疾病如肿瘤、炎症、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多角度攻击疾病系统可以克服许多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由此产生的多靶点治疗.
会议
目的:在"网络药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白脉散抗白脉病的有效成分组BMECG调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分子网络机制.方法:从新生Wistar大鼠的大脑皮层及深处组织获得并纯化NSCs.将NSCs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Rg1及BMECG高、中、低剂量组.建立NSCs氧糖剥夺复供模型(OGD/R),给药组连续给药7d,检测各组NSCs的细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