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激光熔覆(Ti+Al/Ni)/(Cr2O3+CeO2)

来源 :第八届全国激光加工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进钛合金(Ti6A14V)的耐磨性能,应用脉冲Nd:YAG激光进行了钛合金表面熔覆(Ti+Al/Ni)+(Cr2O3+CeO2)复合涂层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熔覆层高度、熔深、稀释率的影响,观测了熔覆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高度和熔深随单脉冲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单脉冲能量20 J,脉宽8 mS,频率5 Hz,扫描速度1.1 mm/s时稀释率达到最小,其值为3.95%.熔覆层组织是在细小树枝晶和共晶基体上散布的未熔Cr2O3颗粒和白亮球状液析Cr2O3,并有硬化TiAl陶瓷颗粒增强相存在.显微硬度明显提高,最高可达1150 Hv,平均是基材的3~4倍.熔覆层和基材实现良好冶金结合,白亮熔合区宽度10~20 μm.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获得连续、均匀、无裂纹和气孔的高质量涂层.
其他文献
为适应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多层次教学的实际,结合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对本门课的教学和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锻炼他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创新设计的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设置,应从现代机械产品的应用要求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机械工业产品的特点,确立机电一体化系统和广义机构设计在机械创新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其应有的地位,以加强机电一体化系统和广义机构设计课程内容的研究和充实.
为了把机械设计建成精品课程,提出了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构建了新的机械设计课程体系和支持资源,探讨了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之中的各种方法.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和成人的学习特点,成人高校对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面认识不够,学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适度加大投资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介绍了ANSYS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材料力学的教学与ANSYS的数值仿真技术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力学分析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的能力.
总结了一种应用于柔性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高速打孔的新型激光加工系统,每分钟可以打孔18000个.柔性线路板传统制版工艺中的过孔会被油墨完全堵住,由于孔径小且数量繁多,加之软板个体存在变形和误差,因此这些油墨使用传统方法无法清除,这为产品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激光高速柔性线路板打孔系统.采用2个高速振镜移动激光位置,配合伺服系统带动工作台快速移
为了提高CO2激光毛化轧辊的质量,根据激光束扩束聚焦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激光束调制斩光系统.采用机械式调制斩光盘使激光束交替透射与反射到加工表面,达到先预热后毛化或双点毛化的效果.讨论了激光束的调制聚焦光学参数的选择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对光腰位置以及散焦程度进行调节,可以获得合理的焦斑大小与能量密度.使用该光束调制装置加工的毛化轧辊表面具有各向同性和均匀一致的粗糙度,以及较
利用飞秒激光的抽运-探测技术,研究了单脉冲飞秒激光作用下GeSb2Te4相变薄膜的非晶化过程,测量了相变薄膜的时间分辨光学显微图.所研究的系统为多层薄膜结构100 nm ZnS-SiO2/35 nm GeSb2Te4/120 nmZnS-SiO2/0.6 mm,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为108 fs,波长为800nm.实验发现相变薄膜从晶态至非晶态的相转变过程可以在2.6 ns内完成.讨论了相变薄膜的厚
分析了激光熔池的动态快速冷凝及"球化"效应机理,基于此采用激光烧结直接成形工艺对铁粉和Ni45合金粉末进行了一系列的激光烧结实验.结果表明,直接烧结单组元铁粉易出现翘曲变形和"球化效应",成形质量不高,即使调整工艺参数获得多层烧结件,但致密度较低;而在基体上烧结Ni45合金粉末,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获得了致密组织较好的多层烧结件,内部组织细密均匀,表面光滑平整,且与基体结合牢固.
采用激光微细熔覆技术,利用钌系厚膜热敏电阻浆料,在质量分数为96%的A12O3陶瓷基板上成功地制作出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图形的极限线宽线距能达到60 μm.元件的电阻温度特性(TCR)值为2.33×10-3/℃,热响应时间2.3 s,线性度达到0.6℃,有着良好的重复性、热稳定性和迟滞性.通过实验得出了激光处理工艺中参数对元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所制作热敏电阻元件的各项电性能进行测量,并与传统工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