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模型的地层切片实现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2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地震沉积学的历史,对时间切片、沿层切片与地层切片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后介绍了传统的层序界面反射方式分类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过于粗化,容易造成有用信息的丢失,不能更好地反映地下情况。为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模型概念,指出其是传统的层序界面反射方式分类方式的泛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了地层切片的实现算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目前黑油产量主要来自碎屑岩,但近十年间碎屑岩圈闭钻探成功率非常低。针对地震资料分辨率低,薄砂体无法有效分辨的难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正演分析认为,识别薄储层面元的属性比面元的大小更为重要,提出采用高覆盖宽方位的三维地震技术,提高地质目标成像质量和精度,依靠数据体的属性去识别和检测薄储层。该技术在玉东地区应用后,地震资料品质改善明显,勘探成果显著。
四维地震是通过多次三维地震反映的油层地震属性变化的差异求取油藏变化的一种地震监测技术,相对于三维地震,它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在可行性、监测时间的选取、表层调查、观测系统设计与落实、激发与接收环节一致性的保持和资料高信噪比的保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四维地震监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技术问题,并结合辽河油田曙一区的监测实例,系统概括、总结了在监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曙一区四维地震监测中取得高度一致性、高质量
如何压制和去除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相比纵波地震资料,转换波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频率均相对较低,其低频有效信号在频带上与干扰波有很大的重叠部分,常规的纵波去噪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使得转换波地震资料噪声的压制更加困难。本文从转换波资料的噪声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特征出发,采用分频去噪和T-X域线性噪声衰减相结合的方法去除转换波资料中的噪声。文中方法在LMD地区高密
辽河东部凹陷中段西部斜坡带为持续发育的大型鼻状构造带,前期勘探以寻找复杂断阶上的断块、断鼻油气藏为主,勘探进程较缓慢。研究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受古地貌控制可能发育多期叠加的河道或扇体,在斜坡及鼻状构造围斜部位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与前景。本文针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难点及特点,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相分析和波阻抗反演等技术,落实沙三下段一系列裙带状冲积扇体,并对外形特征完整
多点地质统计学(MPS)的主要思想是应用“训练图像”表达地质变量的空间结构,考虑地质变量多点间的相关性,能表征复杂结构的空间形态。测井数据具有较高垂向分辨率,地震数据具有较高横向分辨率,MPS整合地震数据方法将测井、地震数据相结合,可建立高分辨率储层模型。本文详细论述了基于MPS的方法原理,及其整合地震数据的方法原理,然后进行了模型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反映目标形态的基础上更加忠实于原始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众多油田已经进入精细开发阶段。开发阶段油藏描述和预测,需要高分辨率、高保真、高精度的地震数据支撑。因此,本文介绍了以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井约束处理技术、精确成像处理技术为主的精细地震处理技术及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数据体实施精细处理,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目的层信噪比和分辨率得到合理提高,同时断层、低幅构造和薄互层成像精度也得到有效提高,满足了油藏开发阶段时的精
曲率体属性计算采用相似性扫描算法,能有效减少层位追踪不准引起的影响,是地震属性领域的重大变革。研究表明,曲率体属性不仅能够识别断层和裂缝,也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特征。本文用曲率体属性识别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中新生界碎屑岩河道,识别出了两种模式,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加积特征和差异压实的特征。钻井资料进一步证实,曲率体属性可以有效的识别和刻画河道特征。
目前油气勘探已正式步入了精细化勘探之路,勘探对象逐渐从大规模的构造型圈闭转向了低幅度、超薄岩性圈闭等领域。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目标埋深超过了5000M,储层厚度小于5M,受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的限制,地震分辨率远达不到预测的要求,勘探难度极大。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以精细井震标定为基础,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依托,综合利用露头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地震资料、地质认识等信息进行精细储层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ES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属于辫状河道沉积,受地震分辨率低和地震子波旁瓣的影响,地震剖面难以直接识别出河道砂体。本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筛选敏感地震属性提取各类平面属性,来识别河道沉积边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方法,有效识别出河道变迁的痕迹,进一步半定量预测出河道薄砂体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用于指导钻井,储层钻遇率达90%以上。
针对英雄岭地区的地震勘探难点,开展了高密度宽方位三维观测技术,震检联合压噪,标志层检验静校正,低信噪比资料的分阶段、多域、多步叠前去噪等技术的应用,准确发现和落实了多个勘探目标,大大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并得出以下认识:①激发组合和接收组合的联合压噪技术,使山地强烈的次生噪声得到有效压制,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②采用高密度、宽方位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可以提高横向压噪能力、改善地震资料成像质量;③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