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安置点--灾后重建不容回避的问题

来源 :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笔者奔赴灾区援建的实际情况,以农村过渡安置点为研究对象,针对安置点在灾后重建中的后续利用问题,从安置点占用耕地及其布局、选址、建设方式、配套设施和社区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对灾后重建中的复垦工作、优化居民点布局、节约资源、建设和谐新农村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指导意义,并以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在景区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与"永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风景区规划设计水平,保障风景名胜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滨水地段住区在城市设计阶段往往仅关注建筑形体、景观视廊等表象性问题,而缺乏对地区住宅产品需求和开发经济性作较深入的探讨,由此带来设计成果与实际开发不符,使城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化运作的开发行为导控失效。滨水地段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如何最大程度的用好这些资源,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效益平衡,规划师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策划思想,加强产品策划和空间设计的互动,从区域及项目基地环境条件进行专业性
本文以长汀县为例,采用社会调查问卷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职业划分、个人收入、家庭收入三个指标确定居住空间分异格局,总结出居住空间模式——同心圆加扇形模式,探讨分异形成机制,并对居住区规划提供指导建议。
国内外对规划支持系统(PSS)的探讨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在空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依托高新技术手段提升传统规划设计品质,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本文首先从规划数据处理、规划分析模型、规划成果展示、规划管理平台四个角度分析我国规划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1) GIs数据处理存在瓶颈;(2)专用软件分析功能单一或过于复杂;(3)可视化效果不尽人意.文章最后提出新一代规划支
本文建立了三维空间中的城市抗震防灾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将常规的城市二维数据模型推广到城市三维空间,实现了城市3D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探讨了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抗震防灾多种决策模型。系统建立在嵌入式的GIS组件库ArcGISEngine上,结合SceneContrl等3D控件,使用VB进行二次开发,并进行了模拟应用。
本文以江阴市老城区为例,通过对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老城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思路,并针对路网、公交场站、步行系统、停车设施、地下空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协调发展对策。
在分析宁波市亍穿路地段史魏家地块调整报告的基础上,反向恶考控规编制管理工作面对的困境。提出了控规编制应建立“强制性人口总量”并基准的编制机制:体现规划公平的同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把握规划的弹性与刚性,拄制好可控制的方面,;导难以控制的方面:重视控规编制时动态研究,进而对控 规编制管理机制的实施与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本文以南京市典型保障性社区西善花苑小区为案例,研究保障性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变迁特征及其空间匹配性,并分析社区居民居住—就业存在的空间障碍及其形成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该小区内的居民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匹配现象,主要表现为保障性社区居民从原有市区居住地迁向郊区的政策性住房基地,造成了居民工作地与居住地的分离,虽然居住条件得以一定改善,但却牺牲了就业、上学、出行等的便利度。居住就业空间丰匹配将影响相关居
水资源是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择青岛市作为研究区,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该模型分为供水子系统、需水子系 统和承载能力预测子系统三个主要模块。其中,供水子系统包括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其他水源三部分,需水子系统包括生活需水、工业需水、建筑业需水、第三产业需水、农业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等部分,承载能力预测子系统分为可承载GDP预测和可承载人口预测。该模型模拟值与青岛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晋中地区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保护方面正面临着跨界冲突及区域协调的严峻挑战,使跨界的稳定机制、协调机制和创新机制变得极为重要。基于对"晋商"历史文化脉络和现状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本文提出了构建"晋商"历史文化城镇群的战略构想,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晋商"历史文化城镇群的发展战略、空间规划、政策及策略建议。